崔民幹(?—?),字道貞[1][2],為諱唐太宗李世民的諱又稱崔幹崔世幹雍州咸陽縣(今陝西省咸陽市)人,祖籍博陵郡安平縣(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出自博陵崔氏的博陵第二房,隋朝、唐朝官員。

生平

崔民幹在隋朝末年擔任醴泉縣縣令,李淵發兵進入關中後,崔民幹向李淵獻出醴泉縣投降,出任丞相府主簿。武德元年六月甲戌朔(618年6月28日),李淵接受禪讓建立唐朝後,將崔民幹升任黃門侍郎[3][4]武德元年十月庚辰(618年11月1日),唐高祖李淵詔令以右翊衛大將軍、淮安王李神通為山東道安撫大使,山東各路軍隊都受到節度;以黃門侍郎崔民幹為安撫副使[5]

武德二年(619年)閏二月,李神通在聊城進攻宇文化及,宇文化及因軍中糧食耗盡,請求投降,李神通不接受。崔民幹勸說李神通接受宇文化及的投降,李神通說:「士兵們長期暴露在外,如今敵人謀劃用盡糧食耗盡,我軍馬上就能取勝,正當攻下聊城,以展示國威,將其財物獎賞將士。如果他投降,用什麼來賞賜軍隊?」崔民幹說:「如今竇建德快要到了,宇文化及還沒有平定,兩方敵人夾擊,我軍必定失敗。不攻而奪取城池,功勞非常大。如今貪圖財物,我軍一定會失敗的。」李神通大怒,把崔民幹囚禁在軍中[6][7][8]

唐太宗即位後,下令申國公高士廉、黃門侍郎韋挺、禮部侍郎令狐德棻、中書侍郎岑文本等人修《氏族志》,貞觀十二年(638年)《氏族志》編修完成,黃門侍郎崔民幹被定為第一等,唐太宗看後非常不滿意,下令重新編纂,以唐朝的官品為評定標準,以皇族為首,外戚次之,崔民幹被降為第三等[9][10][11][12]

崔民幹後在貞觀六年(632年)至七年(633年)之間任宋州刺史,之後轉任豳州刺史,封博陵郡開國公[2],在刺史任內受到屬下的懷念[13]。崔民幹死後,朝廷贈予幽州都督、上柱國、諡號永徽元年歲次庚戌二月庚午朔廿七日丙申(650年4月3日),葬於雍州萬年縣義善鄉界少陵原[2]

家庭

祖父

  • 崔猷,隋朝大將軍、汲郡明公

父親

  • 崔叔重,隋朝虞部侍郎、固安縣公

兄弟

  • 崔民師,唐朝平陸縣縣宰[14]
  • 崔民瞻,隋朝藁城縣縣令[15]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