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娜·尼古拉耶夫娜·別爾別羅娃(俄語:Ни́на Никола́евна Бербе́рова,羅馬化:Nina Nikolayevna Berberova,1901年8月8日—1993年9月26日)出生於俄羅斯列寧格勒州的聖彼得堡,是俄裔美籍作家和詩人[1]。
生平
尼娜·別爾別羅娃的父親是亞美尼亞人、母親是俄羅斯人,小時候住在聖彼得堡,幼年開始即有寫詩的雅興[2],而她在接近成年的時間,國家正值動亂時期,遭逢1917年俄國革命、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和德意志帝國,1922年她與夫婿弗拉季斯拉夫·霍達謝維奇從蘇維埃聯邦搬到威瑪共和國的柏林,1924年再搬到法國巴黎。
在巴黎定居之後的尼娜·別爾別羅娃,開始為立憲民主黨的黨機關報《最新新聞》撰稿,這份報紙針對白俄移民所發行,尼娜·別爾別羅娃除了負責編輯以外,她也在報紙上發表短篇小說、詩歌、電影評論,甚至倡議俄國文學的編年史和介紹,同時間她和許多流亡的俄羅斯文人交好,例如: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瑪琳娜·茨維塔耶娃和弗拉基米爾·馬雅可夫斯基。
在巴黎生活25年之後,尼娜·別爾別羅娃在1950年移居到美國,並在1959年取得美國公民[3],先在耶魯大學任教,主要教學俄羅斯語,後來又前往普林斯頓大學教書,直到1971年退休[4]。
作品
- 1985年:《L'Accompagnatrice》
- 1986年:《Le Laquais et la putain》
- 1988年:《Astachev à Paris》
- 1988年:《Le Roseau révolté》
- 1989年:《La Résurrection de Mozart》
- 1989年:《Le Mal noir》
- 1990年:《De cape et de larmes》
- 1991年:《À la mémoire de Schliemann》
- 1991年:《Roquenval》
- 1994年:《La Souveraine》
- 1996年:《Le Livre du bonheur》
- 2001年:《Les Derniers et les premiers》
- 2002年:《Le Cap des tempêtes》
- 1992年:《Chroniques de Billancourt》
- 1993年:《Où il n'est pas question d'amour》
- 1995年:《Les Dames de Saint-Pétersbourg》
- 1995年:《Zoïa Andréevna, Actes Sud》
- 1996年:《Nabokov et sa Lolita》
- 2003年:《La grande ville》
- 1987年:《Tchaïkovski》[5]
- 1987年:《Histoire de la baronne Boudberg》
- 1987年:《C'est moi qui souligne》
- 1987年:《Borodine》, Actes Sud, 1989.
- 1991年:《Alexandre Blok et son temps》
- 1990年:《L'affaire Kravtchenko》
- 1990年:《Les Francs-maçons russes du XXe siècle》
- 1998年:《Anthologie personnelle》
參考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