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尤里·奧萊夫(希伯來語:אורי אורלב,羅馬化:Uri Orlev,1931年2月24日—2022年7月26日)[1],原名耶日·亨利克·奧沃夫斯基(波蘭語:Jerzy Henryk Orłowski),生於波蘭華沙,是一位多次獲獎的波蘭籍以色列猶太兒童文學作家及翻譯家,同時也會創作廣播稿及電視劇本。
戰爭年代中,他在華沙猶太區和伯根-貝爾森集中營中倖存下來。他的父親是波蘭軍隊中的軍醫,被蘇聯人抓捕,在1954年才與他的兒子在以色列團聚;他的母親是化學家,被納粹行刑隊槍殺。之後,他和弟弟秘密逃出猶太區並被一戶波蘭人家藏匿保護起來,不過在1943年他和弟弟都被遣送至集中營,2年後在美國軍隊的幫助下,14歲的奧萊夫和12歲的弟弟才重獲自由。戰後他們與其他孩子一起被送往巴黎,然後奧萊夫和他弟弟移民到以色列。1962年之前奧萊夫一直住在基布茲中。[2][3][4]
現在奧萊夫居住在耶路撒冷,已結婚並育有4名子女。
在奧萊夫是孩子的時候,他知道怎樣在想像中尋找庇護所來逃避恐懼,而且他甚至覺得這是一種奇遇。他說:「我過去常常讀很多書,很羨慕那些美洲印第安人,因為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是令人驚恐但又激動人心的。」他將這些經歷和夢境記錄在1994年為兒童而創作的自傳《The Sandgame》中:「在某個階段我曾堅決認為戰爭和大屠殺全都不是真實的,而這是我當時所夢寐以求的。事實上,我常常覺得我曾是中國皇帝的兒子。」[3]
兒童視角對於奧萊夫來說不僅僅文學創作的驅動力:「當我書寫童年時,感覺就好像穿過冰封的湖面。我一定不能踏得太重,一定不能像成年人一樣凝思我的童年,否則我會踏破冰面,淹沒在湖水中,再也不能浮上來。」[3]
奧萊夫將他戰爭時代的經歷融入他的多部作品中,如《從另一邊來的人》(1988年)和《伯德街小島》(1981年)。不過他從未考慮過撰寫猶太人大屠殺本身的作品。他自稱他最簡單的願望就如很多藝術家一樣,把自己的童年經歷作為文學創作的努力方向,因為童年經歷要比任何成人的事情都深入人心。[3]他收到許多孩子的來信,他們都是憑自己的生活經歷,以自己的眼光來讀他的作品。
有時他很難相信自己會回到德國談論自己的故事和經歷,而且直到現在已經做了很多年這樣的事,因為14那年,他發誓再也不會回到德國這個國家。他非常害怕自己會認出某個老人就是殺害母親的兇手,而這樣仇恨就會在他的心中燃燒。[3]
美國摩根州立大學英語系教授Meena Khorana在她發表於國際兒童文學雜誌《Bookbird》上的文章中這樣評價奧萊夫及其作品:「尤里·奧萊夫的一生及其作品是他童年時代不屈不撓之精神的寫照。」[5]
奧萊夫不僅為青少年創作書籍,也為成年人撰寫作品。而他從1976年才開始進行兒童文學創作,從那時起共發行了超過30部作品,這些作品往往是傳記體。他的作品都是以希伯來語寫成,已被翻譯成至少25種語言,而他也常常將波蘭文學作品翻譯成希伯來語。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伯德街小島》(The Island on Bird Street)[4],已被改編成話劇和電影。
奧萊夫是以色列兒童暢銷書作家之一,已經獲得了多個獎項。1996年,奧萊夫獲得兒童文學界的國際安徒生文學獎(Hans Christian Andersen Award)。評選委員會對他作出了如下評語:
“ | 尤里·奧萊夫是一個成長在飽受戰火蹂躪的波蘭的猶太男孩,而這段經歷成為這位出眾的兒童文學作家的創作背景。無論他的故事是發生在華沙猶太區抑或是他的新國家以色列,他從未失去以兒童視角看待問題的能力。他以正直和幽默而不是感傷創作出高水平的文學作品,用寥寥數語道出深意。尤里·奧萊夫向我們展示出孩子們依然能幽默樂觀地度過那殘酷可怖的年代。[6] | ” |
奧萊夫現已在國際和以色列國內獲得多個文學獎,下列是近期獲獎經歷:[2]
小說及詩歌作品:[2]
圖畫書作品:[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