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麒麟 (1940年—1987年3月31日) ,原名陳玄宗,有精湛翻筋斗功夫,被譽為「筋斗皇」,自少隨父親在粵劇舞臺演出,電影童星,少年時代為麗的映聲的龍虎武師,小麒麟私底下與李小龍是知己朋友,[1]丁佩就是由小麒麟介紹給李小龍。
小麒麟篤信佛教;小麒麟的妻子是一位任職銀行的菲律賓籍的天主教徒,兩人的菲律賓籍養子 Jay 在1978年出生,在國際學校受教育。
1987年3月31日(星期二)凌晨2時30分,為香港電影《誓不低頭》(此齣電影因此而胎死腹中)拍攝外景, 一從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至檳城.撞倒小麒麟搭乘的小轎車,事發地點雙文丹警察局不遠處小橋卡車大輛不閃迎面相撞),吉隆坡陳錦強已喝醉酒當司機舊路回怡保,事發前香港關海山和這班朋友在吉隆坡燕美律喝醉了。(當時高速公路未建好)小轎車翻滾落小山坡,小麒麟及該齣電影的投資者陳錦強當場重傷身亡;男主角鍾少棠頭骨爆裂,手腳折斷,傷勢嚴重,在急救病房未能渡過危險期,麥德和敷藥後出院[2]。小麒麟的遺體在馬來西亞火化,骨灰由其遺孀及表兄劉偉明在1987年4月11日(星期六)下午3時擁回香港,1987年4月13日(星期一)中午12時在世界殯儀館舉行追悼會,遺照供奉在沙田「天德聖教會社」[3][4]。
- 方世玉父子報血仇(1950年)飾 小方世玉
- 花木蘭(1951年)
- 銀海春光(1951年)
- 峨嵋飛俠誤闖風火島(1951年)
- 哪宅爭奪聚寶盆(1951年)
- 父之過(1953年)
- 佛前燈照狀元紅(1953年)
- 歷刼英雄(1953年)
- 南北兩家親(1964年)
- 碧血金釵(三集大結局)(1964年)
- 倚天屠龍記三集(1965年)
- 糊塗大偵探(1965年)飾 卡喇蘇
- 寶蓮燈(1965年)
- 黑玫瑰(1965年)
- 情海金枝(1965年)
- 鴛鴦劍俠(1965年)
- 蜜月(1965年)
- 鐵膽(1966年)
- 玉女含冤(1966年)
- 701烏龍女偵探(1966年)
- 黑玫瑰與黑玫瑰(1966年)
- 真假兇手(1966年)
- 金鼎游龍(1966年)
- 金菩薩(1966年)
- 觀音得道香花山大賀壽(1966年)
- 文素臣(1966年)
- 邊城三俠(1966年)
- 飛賊含笑火(1966年)
- 觀世音(1967年)
- 殺手粉紅鑽(1967年)
- 那個少女不多情(1967年)
- 霧美人(1968年)
- 危險十七歲(1968年)
- 斷魂谷(1968年)
- 怪俠(1968年)
- 紅辣椒(1968年)
- 七彩難兄難弟(1968年)
- 鐵觀音勇破爆炸黨(1968年)
- 青春戀歌(1968年)
- 女俠黑蝴蝶(1968年)
- 追魂鏢(1968年)
- 紫色風雨夜(1968年)
- 飛男飛女(1969年)
- 龍門金劍(1969年)
- 歡樂砍聲滿華堂(1969年)
- 雙鎗沙膽標(1969年)
- 神偷姊妹花(1969年)
- 神經刀(1969年)
- 滿天神佛(1969年)
- 劍膽(1969年)
- 說謊的人(1969年)
- 四武士(1969年)
- 五虎屠龍(1970年)
- 蕩女痴男(1970年)
- 總有一天捉到你(1970年)
- 神劍游龍(1970年)
- 殺戒(1970年)
- 鷹爪手(1970年)
- 血爪(1971年)
- 鬼太監(1971年)
- 血符門(1971年)
- 火併(1971年)
- 浪子之歌(1971年)
- 鈔票與我(1971年)
- 吉祥賭坊(1972年)
- 太陰指(1972年)
- 黑店(1972年)
- 小毒龍(1972年)
- 猛龍過江(1972年)
- 血愛(1972年)
- 愛奴(1972年)
- 風雷魔鏡(1972年)
- 群英會(1972年)
- 精武門(1972年)
- 霹靂拳(1972年)
- 大內高手(1972年)
- 亡命徒(1972年)
- 埋伏(1973年)
- 麒麟掌(1973年)
- 惡虎村(1974年)
- 金毛獅王(1975年)
- 英雄血(1976年)
- 李小龍傳奇(1976年)
- 天螺大破五行陣(1977年)
- 鬼影神功(1979年)
- 橫掃魚蛋檔(1982年)
- 廣東靚仔玉(1982年)
- 少林醉棍(1983年)
- 天煞(1986年)
- 1974年 《馬騮精》飾 孫悟空
- 1976年 《大家姐》飾 陳雄
- 1978年 《李後主》 飾 朱令贇
- 1978年 《巨星》飾 乃他儂
- 1978年 《浣花洗劍錄》 飾 歐陽天矯
- 1979年 《沈勝衣·銀劍恨》飾 崔群
- 1979年 《怒劍鳴》飾 十八寨寨主
- 1979年 《天龍訣》飾 段小虎
尖山《新武俠雜誌》1973年. 存檔於2022年3月24日
1987年4月2日(星期四),香港《華僑日報》,第七張;第一頁,七彩銀幔。
1987年4月11日(星期六),香港《華僑日報》,第四張;第三頁,七彩銀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