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东北亚历史上的国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定安國(927年—991年)是10世紀時由渤海國遺民於現今中國東北地區吉林省磐石市附近的一個古代國家。其王有烈萬華[1]、烏元明等人。
926年,渤海國為契丹國所滅,渤海王大諲譔被俘虜。926年,契丹國滅渤海國。契丹在渤海領地設置東丹國,皇長子耶律突欲(耶律倍)被任命為國王。契丹太祖耶律阿保機在凱旋途中病逝。東丹王耶律倍送太祖阿保機靈柩回國。耶律倍在藩屬國作王而使得在朝中的地位有所動搖,弟耶律德光成了契丹國皇帝。
天顯三年(928年)十二月,耶律德光升東丹的東平郡為契丹國南京(今遼寧遼陽北),強行自天福城(上京龍泉府)徙東丹人民充實東平郡,天福城遂衰落。
天顯五年(930年),東丹王耶律倍在爭奪契丹國帝位的政治鬥爭中失敗,耶律倍因受德光猜忌,逃奔後唐,東丹國名存實亡。一部分渤海人遷居高麗。
927年,定安國建立[2]並成為渤海國遺民抗遼的中心。其統治中心是原渤海西京鴨淥府(今吉林省臨江市一帶),屬地包括今日集安等地。954年,渤海酋豪崔烏斯三十人,投奔後周。981年,定安國王烏玄明利用女真使者訪宋之際向宋太宗獻表:
“ | 定安國王臣烏玄明言:伏遇聖主洽天地之恩,撫夷貊之俗,臣玄明誠喜誠抃,頓首頓首。臣本以高麗舊壤,渤海遺黎,保據方隅,涉曆星紀,仰覆露鴻鈞之德,被浸漬無外之澤,各得其所,以遂本性。而頃歲契丹恃其強暴,入寇境土,攻破城砦,俘略人民。臣祖考守節不降,與衆避地,僅存生聚,以迄於今。而又扶餘府昨背契丹,並歸本國,災禍將至,無大於此。所宜受天朝之密畫,率勝兵而助討,必欲報敵,不敢違命。臣玄明誠懇誠願,頓首頓首。」其末題雲:「元興[3]六年十月日,定安國王臣玄明表上聖皇帝前。 | ” |
——宋史,卷四百九十一 |
宋太宗答以詔書:
“ | 敕定安國王烏玄明。女真使至,得所上表,以朕嘗賜手詔諭旨,且陳感激。卿遠國豪帥,名王茂緒,奄有馬韓之地,介於鯨海之表,強敵吞併,失其故土,沉冤未報,積憤奚伸。矧彼獯戎,尚搖蠆毒,出師以薄伐,乘夫天災之流行,敗衄相尋,滅亡可待。今國家已於邊郡廣屯重兵,只俟嚴冬,即申天討。卿若能追念累世之恥,宿戒舉國之師,當予伐罪之秋,展爾復仇之志,朔漠底定,爵賞有加,宜思永圖,無失良便。而況渤海願歸於朝化,扶餘已背於賊庭,勵乃宿心,糾其協力,剋期同舉,必集大勳。尚阻重溟,未遑遣使,倚注之切,鑒寐寧忘。 | ” |
——宋史,卷四百九十一 |
989年,定安國王之子利用女真使者訪宋之際向宋太宗獻馬、雕羽鳴鏑。991年,定安國王之第五子大元利用女真使者訪宋之際,最後一次向宋太宗上表。991年,定安國被遼滅亡。[2]
日本學者日野開三郎在其著述《定安國考》中提出,928年-976年?的渤海國稱為「後渤海」,979年-1018年存在的渤海國為「再興渤海」。
日本學者和田清猜測:渤海國滅亡後,其反抗運動開始興盛,在王弟大某(渤海王大諲譔之弟、名不詳)的領導下,以上京龍泉府北方作為根據地。大光顯(渤海王大諲譔世子)在原渤海國西南部潛伏。
東丹國南遷後,王弟大某乘機佔領忽汗城(龍泉府),大光顯也在西京鴨綠府即位,後渤海建立。又收復了南京南海府(今朝鮮咸鏡道)。934年,王弟大某,聯合南海府烈氏追擊大光顯。大光顯率部民數萬越過了鴨綠江,逃亡高麗。936年,烈氏一族的烈萬華從南海府遷居鴨綠府。938年,烈萬華建立定安國。
日野開三郎推測:後渤海的渤海王族大元於979年即位。989年,定安國王子大元通過女真使者向宋朝上表、獻馬。不久,定安國第三代國王大元於989年即位,定安國與原後渤海聯合,改名「渤海國」。991年,再興渤海國王大元向宋朝朝貢,宋史稱定安國王子大元通過女真使者向宋朝上表。1003年,契丹遼國攻撃,定安國滅亡。1018年,契丹遼國攻撃,再興渤海滅亡。1029年,渤海遺民大延琳在東京遼陽府建立興遼國。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