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廳水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官厅水库map

官廳水庫位於北京市河北省交界處,大部分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境內,小部分位於北京市延慶區。官廳水庫因大壩修建在官廳鎮附近而得名,是1949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的第一座大型水庫。

Quick Facts 官廳水庫, 代碼 ...
官廳水庫
Thumb
2019年官廳水庫中部鳥瞰,紅色為京張高鐵橋,下方為京藏高速路橋,上方為公路懸索橋懷來大橋
Thumb
官廳水庫
官廳水庫
官廳水庫在北京市的位置
Thumb
官廳水庫
官廳水庫
官廳水庫 (中國)
代碼BCC00000011
級別大(一)型水庫
水庫位置北京市延慶區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交界
大壩位置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官廳鎮
座標40°23′N 115°48′E
上游流入永定河媯水河
下游流出永定河
集水面積43402平方千米
水庫面積130平方千米
正常水位476(汛限水位)米
總庫容41.6億立方米
壩頂高程492米
最大壩高52米
壩頂長度423米
水質IV類[1]
開工時間1951年10月
竣工時間1954年5月13日
資料主要來源:[2][3]
Close

概述及歷史

Thumb
1952年建造中的永定河官廳水庫

官廳水庫上游桑乾河洋河交匯形成永定河入注官廳水庫,媯水河也匯入,下游為永定河

官廳水庫於1951年10月動工,懷來縣和延慶縣111個村莊5.2萬人移民。懷來縣老縣城也在庫區淹沒範圍。由於當時的經濟、技術條件的限制,在最初的兩年多時間裏,水庫工地上大型機械很少。從全國各地調運鋼材、鋼筋、水泥、杉杆、葦席、木材及施工機械優先保障該工程。工程技術人員及工人從荊江分洪工程天寶鐵路、華北水利工程局、清華大學水利系和華北工業學校等全國18個省直轄市調集;河北省委派來大批幹部、北京和各地派來文藝工作團、電影放映隊。1954年4月12日,毛澤東在官廳水庫竣工前夕,視察了工地;水庫建成後,又親筆題詞:「慶祝官廳水庫工程勝利完成。」1954年5月13日竣工。1955年7月正式蓄水運行。原設計庫容22.7億立方米,壩頂高程485.27m。此後經過4次擴建和加固,壩頂高程492m,總庫容為41.6億立方米,調洪庫容29.9億立方米。水面面積238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積43402平方公里[2]。壩址位於永定河官廳山峽入口處。建有1座主壩,1座溢洪道、1條輸水泄洪洞。主壩壩頂長423米,最大壩高52米,壩底寬360米,頂寬10米,最高蓄水位483.07米。溢洪道長430米,最大泄洪量560立方米/秒。裝機容量3x1萬千瓦。

官廳水庫建成後成為京西主要的飲用水來源,京密引水等工程未解決冬季輸水問題之前,官廳水庫一度是冬季冰期北京市區工業和生活的唯一地表水源[4]。五十年代,水庫年均蓄水量為19億立方米。官廳水庫原設計按一千年一遇洪水設計,一萬年一遇洪水校核。1975年8月河南「75·8」水庫潰壩後,經過覆核,官廳水庫防洪標準只有370年一遇。為此在1967年溢洪道降低堰頂的初步改建基礎上,1975年後開始了加固、改建和加高,經過14年連續施工,水庫防洪標準由原來370年一遇提高到防禦可能最大洪水的標準。現行水庫防洪標準為:千年一遇洪水設計,可能最大洪水校核。水庫防洪效益顯著,基本上免除了永定河下游的洪水災害。水庫建成後攔蓄大於1000立方米/秒的洪水8次,削減洪峰流量70~96%,發揮了攔洪調蓄作用,使下游沒有出現洪水災害。歷史經歷最大洪水為1959年7月底到8月初官廳水庫上游出現瞬時流量2660m3/秒,入庫洪峰2499m3/秒,8月6日水庫水位達477.05m,主要利用輸水隧洞和電站發電泄水,進行水庫調節;共開啟閘門79次,泄水1.78億m3,最大泄量為600m3/秒,遠小於下游山峽河道所能承擔的2500m3/s的泄量。最大入庫水量也是出現在1959年,為25.48億立方米。自1953年以來,永定河曾出現了8次大於1000m3/s的洪水,包括1956年洪水(8月9日17時最大入庫洪峰1114m3/s)、1967年洪水(1500m3/s)、1974年8月23日水庫水位達到汛期最高值477.30m,相應蓄水量為7.55億m3

官廳水庫的建成為官廳山峽梯級發電創造了條件。繼1956年官廳水力發電站建成以後,先後又修建了下馬嶺、下葦甸兩座梯級電站,至2000年,三座電站共發電82億度。

1971年春天,官廳水庫死了很多魚。當時中科院地理所、北京市衛生防疫站等單位派人進行了實地調查,發現與張家口宣化上游的工廠排污有關。1972年春天,懷來、大興縣許多民眾因食用官廳水庫的魚後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中國國家計劃委員會和原國家基本建設委員會隨後向國務院作出《關於官廳水庫污染情況和解決意見的報告》,指出上游沙城、宣化等地工業廢水已經污染水源[4]。於是,國務院連發3份文件,並成立了官廳水系水源保護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稱「官辦」),專門治理此項目。1971年,官廳水庫由國家水利部管理改為北京市政府管理,現為北京市水務局官廳水庫管理處。在治理污染過程中,在邊做邊探索的情況下,官廳水庫53%的污染物被處理掉了。這場戰役的額外成果是誕生了一項環境管理制度——「三同時」制度。1972年6月,在國務院批准的《國家計委國家建委關於官廳水庫污染情況和解決意見的報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工廠建設和三廢利用工程要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的要求。

1968年官廳水庫畔建起沙城農藥廠。1972年發現此廠污染水源,導致水體滴滴涕(DDT)超標,因此該廠轉產。此廠引發了中國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以後隨着周邊工業經濟的發展,官廳水庫的水質仍在惡化,水量也程逐年下降的趨勢。1997年有市民發現官廳水庫水體有異味,官廳最終退出飲用水源地體系[2][3]。目前官廳水庫的水主要用作北京西部地區的工業水源。

從2005年初至2006年底,官廳水庫首次禁漁,讓水庫還清半污染水質,官廳水庫水質逐漸恢復至IV類水質,依然不能達到規定的Ⅲ類以上飲用水質標準。2007年8月20日,北京水務局通告,官廳水庫繼密雲水庫懷柔水庫海子水庫之後,成為北京第4個備用飲用水源。

2017年3月,總規劃面積達20.3萬畝的官廳水庫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正式啟動,預算共計50億元,預計2020年全部建成[5]

2016年北京官方公佈的戰略計劃,到2035年將恢復官廳水庫飲用水源功能[6]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