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安贊一世高棉語ចន្ទរាជា,1454年—1515年),又稱盆牙禛(Ponhea Chan)[1],16世紀初的柬埔寨國王。柬埔寨國王達摩羅闍之子,蘇昆陀之弟。1476年,因甘王之亂蘇昆陀被害,盆牙禛流亡暹羅長達五年之久。至1480年,盆牙禛返回柬埔寨,自立為王。經過十一年的戰鬥,盆牙禛最終消滅篡位者甘王,統一國家。安贊一世在位期間,遷都羅壁(洛韋),開啟了柬埔寨歷史上的羅壁時代。大約在1515年,盆牙禛去世,在位36年。

快速預覽 安贊一世, 柬埔寨國王 ...
安贊一世
柬埔寨國王
統治1480年–1515年?
前任蘇昆陀
繼任博隆因陀羅闍
出生1454年
金邊
逝世1515年
洛韋
父親達摩羅闍
宗教信仰上座部佛教
關閉

生平

早年經歷

盆牙禛是柬埔寨國王達摩王第二子,生於1454年(狗年)。1468年(鼠年),達摩王去世,盆牙禛的長兄蘇昆陀於巴山即位。1472年(龍年),巴山的貴族昭甘(Chao Kan)發動叛亂,控制了柬埔寨南方沿海地區,王室出逃至北方。1476年(猴年),蘇昆陀於森河遇害,盆牙禛被迫流亡暹羅。暹羅阿瑜陀耶國王博隆瑪德萊洛迦納(Borommatrailokanat)為之提供庇護,盆牙禛在暹羅呆了五年之久。

平定叛亂

1480年(鼠年),盆牙禛三十一歲,從暹羅返回柬埔寨。盆牙禛首先在菩薩自立為王,招集軍隊,與昭甘爭奪王位。1484年(龍年),盆牙禛在位第五年,王后生子,賜名為博隆因陀羅王(Barom Indra Raja)。1490年(狗年),盆牙禛在位十一年,舉兵討伐昭甘,在戰鬥中將昭甘殺死。盆牙禛返回菩薩,國中大小府州紛紛歸附,柬埔寨重獲統一。盆牙禛賜名菩薩為「勝利之城」(Bonteay Mean Chey),並在菩薩附近修造大佛像。

遷都羅壁

1492年(鼠年),盆牙禛自菩薩前往羅壁。羅壁位於金邊以北,洞里薩河西岸地區,江對面是中國島(Ko Chen)。盆牙禛下令在羅壁地區建造石城。羅壁城的中央修建了一座宏偉的茶楞姜寺(Wat Traleng Keng)。又在羅壁城南郊的烏東山上建造立更大的佛陀石像。羅壁城竣工後,正式定都與羅壁。這一年盆牙禛已經三十八歲。

暹柬戰爭

盆牙禛的恩主暹王博隆瑪德萊洛迦納在1482年去世,其子博隆羅闍三世(Borommoracha III)成為暹羅國王。1491年,博隆羅闍三世去世。博隆羅闍三世之子拉瑪迪勃底二世(Ramathibodhi II)繼承王位。大約在1504年(鼠年),拉瑪迪勃底二世出兵入侵柬埔寨的吳哥。盆牙禛率兵抵禦,成功擊退暹軍。

去世

大約在1515年(豬年),盆牙禛去世,在位三十六年,享年六十二歲。1515年前後前往中國的葡萄牙傳教士多默·皮列士(Tomé Pires)可能聽聞了盆牙禛的葬禮,其所描述的柬埔寨國王葬禮很可能也與盆牙禛去世有關:

在這個國家,當國王去世時,君主們火葬。國王的嬪妃及其他婦女,當他們的丈夫死時也如此做。人們把耳邊的毛髮剃光,作為高雅的象徵。[2]

另據同一時期意大利人皮加菲塔(Antonio Pigafetta)的《麥哲倫環球航行記》推測,盆牙禛去世後,王位似乎由一位名為「Saret Zacabedera」的君主繼承。該稱號與暹羅國王相同,或許是「Sri Cakravartiraja」之音譯。[3]當時暹羅國王即拉瑪迪波底三世,而按照DV本《柬埔寨王統史》的記載,盆牙禛有二子,長子名為羅摩迪勃底(Ramadhipati),次子名為博隆因陀羅闍(Paramindaraja),羅摩底勃底早逝,博隆因陀羅闍得以繼承王位。[4]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