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即俗稱的泰緬孤軍,1954年中華民國政府將原雲南反共救國軍未撤退的部隊改換番號,編為五個軍,總部先後駐於緬北的乃朗、蕩俄、老羅寨、江拉。1961年在滇緬邊境被緬甸、中華人民共和國聯軍擊敗。同年第一、二、四軍撤往臺灣;第三、五軍撤往泰國北部,1970年被泰國政府同意以難民身份留下,由泰國政府補給[1]:144並且獲得泰國政府給予「泰北志願自衛隊」番號。
原雲南反共救國軍未撤部隊,編成「東南亞自由人民反共聯軍」。部隊推舉段希文為總指揮。
1954年,曼谷中美緬泰四國軍事委員會解散後,參謀總長彭孟緝向蔣中正總統提出,將緬甸境內的國軍殘部,改組為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命柳元麟為總指揮,彭程、段希文為副總指揮,由國防部撥款支持。柳元麟於1954年10月由台灣,經泰國曼谷,抵達緬甸乃朗,在此組織雲南人民共和志願軍總部[2]:183、184。
1960年,江拉之戰失利,志願軍撤出緬甸。美援武器曝光導致美國對中華民國態度轉變,蔣中正面對國際輿論壓力,不得不表態將中國軍隊撤出緬甸,遂於1961年撤消了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部隊番號,將志願軍撤往臺灣。
第一、二、四軍撤往臺灣,而第三、五軍卻沒有撤離,而是留在泰國邊境,統轄權歸於泰國政府,泰方稱之為「國民黨中國軍隊難民」,第三、五軍後來與泰國政府合作,協助泰國政府清剿泰共[2]:295、313。而第一軍原軍長呂人豪曾出面整理不撤的一、二、四軍人員,編入老撾溫拉提功麾下的一個營。[3]:18、19
第三軍、第五軍被泰國政府同意以難民身份留下,由泰國政府補給[1]:144並且獲得泰國政府給予「泰北志願自衛隊」番號。第三軍最後的駐地在唐窩、第五軍最後的駐地美斯樂。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