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安東尼長城(英語:Antonine Wall拉丁語Vallum Antonini,又譯安多寧邊牆) 位於今日蘇格蘭境內,在羅馬帝國君主安敦寧·畢尤在位時興建(始建於142年,建成於154年)。它西起佳德河河口,東至福斯灣,全長63公里[1],高約3米,寬5米,將當時南部屬古羅馬管轄的不列顛尼亞和北部的喀里多尼亞(蘇格蘭在羅馬時代的古名)隔開,並通過其北方的深溝來協助保證安全。

安東尼長城
安東尼長城的地理位置

概述

安東尼長城位於佳德灣福斯灣之間。他有一個石頭的地基以及一面青苔石建成的牆。每兩英里有一個堡壘,自北向南這座長城由一條深溝、一堵牆和用作軍事的道路構成。

位置及建造

羅馬帝國君主安敦寧·畢尤於約公元142年下令建設安東尼長城。當時的羅馬帝國的不列顛總督烏爾比庫斯,來監督建造,花費了12年左右才建造完成。這個長城自佳德灣附近的西東寶庭郡舊基爾帕特里克福斯灣附近的博內斯英語Bo'ness共計長63公里,它取代了南方的哈德良長城,擴張羅馬帝國的版圖和統治地位,作為不列顛尼亞的邊境。不過,即使羅馬人為了保護自己的路線,在安東尼長城以北的蘇格蘭北部建立了許多堡壘和臨時營地,但他們並沒有再向北征服喀里多尼亞人,以至於安東尼長城經常遭受攻擊。羅馬人稱安東尼長城以北為喀里多尼亞,儘管有時可以指哈德良長城以北的廣大地區。
安東尼長城要比哈德良長城要短,而且是用青苔石建成的,但仍然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塔樓的石頭地基和翼牆表明,原計劃是建立一個類似哈德良長城的石牆,但很快這個計劃就被放棄。竣工後,安東尼長城就像一個土堆一樣,大約4米高,用分層的草皮構成,北部偶爾有些深溝,南方就是羅馬大道。羅馬人本來計劃每10公里建造一座堡壘,但很快就被修改為每3.3公里為一座,所以最後建成了整整19個堡壘。保存最好的,也是最短的堡壘之一是粗糙之堡英語Rough Castle Fort。除了那些堡壘,還至少有9個更小的小堡,非常可能是每1.6公里一個,這也是原始方案的一部分,只不過後來其中一些被更大的堡壘取代了。如今最明顯的小堡就是金內爾(Kinneil)小堡,在整個長城偏東的地方,博內斯附近。
除了長城本身在東部和西部都有可以被視為前哨站和(或)補給設施的堡壘外,長城本身也是。另外在卡斯嶺(Gask Ridge)地區的一些堡壘也發揮了作用,例如阿多克堡英語Ardoch fort斯蘭瑞斯堡英語Strageath,貝爾塔堡[2],或許Dalginross和卡吉爾堡也發揮了那樣的作用。[3]

Remove ads

遺棄

這座長城建成八年後,羅馬軍團向南退到哈德良長城,就被放棄了,隨着時間的推移,一些操着布立吞亞支語言的人在這裏定居,他們就像一個緩衝帶,後來那裏被稱為「古老的北方之地英語Hen Ogledd」。公元197年這裏經過一系列的攻擊後,羅馬帝國皇帝賽維魯於同年到達喀里多尼亞(今蘇格蘭)前線,並且修復了安東尼長城。雖然重新收復安東尼長城的時間僅僅持續了幾年,但這座長城有時候還被羅馬的歷史學家稱為賽維魯之牆(Severan Wall),這導致了一些後世學者,如比德誤以為安東尼長城是哈德良長城的一部分。

羅馬人離開後的歷史

格里姆堤

在一些中世紀的史料中,例如約翰·福爾登英語John of Fordun所編寫的編年史中,這座長城就被稱為格呂默堤(Gryme's dyke)。福爾登說:「這個名字來自法克哈爾(Farquahar)的兒子,虛構的國王因格紐斯(Eugenius)的祖父」。隨着時間的推移,逐漸演變成了「格雷厄姆堤」(Graham's dyke),在博內斯附近的城牆上還能夠發現這個名字的名字,並與格雷厄姆家族英語Clan Graham有聯繫。值得注意的是「格雷厄姆」在蘇格蘭一些地區是魔鬼的暱稱,因此格呂默堤也就成了「惡魔堤」,同樣的在德國南部也有一個被稱為「托於菲爾斯毛爾(Teufelsmauer)」(意為惡魔牆)的古羅馬邊牆英語Limes。格里姆爾和格里姆是奧丁沃登的別稱,或許是想要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工程,因而賜名。這個名稱與多次在英格蘭早期城牆發現的「格里姆渠英語Grim's Ditch」相似,例如:瓦靈福德附近,巴爾頓漢姆和伯克翰斯德之間。在安敦寧·畢尤之後,其他使用過的名字有:畢尤牆、安敦寧堡壘。[4][5] 赫克托在1527年所著的《蘇格蘭通史》中稱其為「阿伯康之牆」,複述了這座城牆被格雷厄姆摧毀的故事。[6]

Remove ads

世界遺產

英國政府於2003年首次正式將安東尼長城作為世界遺產候選地提名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7]自2005年以來,蘇格蘭政府就一直支持這項提名,[8]並在2006年得到了蘇格蘭文化部長帕特里夏英語Patricia Ferguson的支持。[9]2007年1月,英國對此進行官方提名,[10]並於同年5月再次呼籲蘇格蘭議員們支持這一提名。[11]2008年7月7日,安東尼長城被列為世界遺產「羅馬帝國的邊境」,[12][13]儘管在文本中有提及,但並沒有出現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地圖上[14]

保護狀態

蘇格蘭歷史環境局負責管理長城沿線的幾個遺址:

任何景點都無人值守,並適時開放。[15]

地圖上的長城

Thumb
威廉·羅伊於1775年繪製的安東尼長城的拉夫鮑

最早系統性繪製的安東尼長城地圖是由威廉·羅伊英語William Roy在1764年完成的,他是英國地形測量局的先驅[16]。他提供了遺蹟準確的位置、詳細的圖紙和被破壞後的發展情況,他留下的地圖和圖紙,現在是這件事唯一可靠的記錄。

文學作品

這座北方長城出現在沙特克里夫英語Rosemary Sutcliff的一些歷史演義小說中:例如在《馬主的印記》(The Mark of the Horse Lord)中是羅馬的一個全功能前哨站,在《邊疆之狼》(Frontier Wolf)中是一座廢墟。

參見

參考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