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仿西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安仿西街map

22°11′34.95″N 113°32′09.34″E

Quick Facts 安仿西街 RUA DEFRANCISCO ANTÓNIO, 命名日期 ...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安仿西街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RUA DE
FRANCISCO ANTÓNIO
Thumb
安仿西街與三層樓斜巷,兩者的葡萄牙文名稱均以「Francisco António」來命名
命名日期1986年6月7日
道路長度170米(560英尺)
道路闊度[convert: 無效數字]
車速限制60公里每小時
地點澳門 澳門風順堂區
起點河邊新街
主要路口
  • 安仿西巷
  • 托兒所巷
  • 夜呣巷
終點三層樓街、三層樓斜巷
Close

安仿西街(葡萄牙語:Rua de Francisco António),市井又稱麻雀仔街,位於澳門半島風順堂區北部、司打口南面,它的西北端在河邊新街比厘喇馬忌士街交界,向東南伸展與安仿西巷托兒所巷夜呣巷相交,至三層樓斜巷三層樓街交界止,全長170米、闊約7米。街道名稱是以1755年至1758年時任澳門總督高定玉命名。1986年前這條街道曾是已取消的安仿西圍(Pátio de Francisco António)之一部份,而安仿西圍被取消後,除分拆為安仿西街外,並分拆出安仿西巷Travessa de Francisco António)和托兒所巷Travessa da Creche)。

另外,三層樓斜巷(葡萄牙語:Calçada de Francisco António)的葡文名稱亦是以高定玉來命名。[參1]

名稱由來

這條街道的名字,葡文名稱中的「Francisco António」是取自第47任澳督高定玉Francisco António Pereira Coutinho)的全名首兩個字[參2],中文名稱「安仿西」則是該字以澳葡官方的譯法並配以中國人姓名的文法來組合(「安」取譯自「António[註1]」,而「仿西」則取譯自「Francisco[註2]」)[參3]

高定玉於1755年7月14日上任澳門總督[參2]。他對上三任的澳督梅內澤斯José Plácido de Matos Saraiva ou Antonio Jose Teles de Meneses)因為在任期間拆毀粵海關澳門關部行台的圍柵,招致清政府不滿;而高定玉到任後便將梅內澤斯治罪,並押其在檻車[註3]後遣返葡萄牙,議事會亦出資為關部行台重建更大的圍柵[參4]。此舉取悅了滿清政府,高定玉並從清廷中取得了一些利便[參3]。高定玉於1758年中卸任澳督[參2]

至於這條街道為何會有「麻雀仔街」的稱號,下文將有表述。

歷史沿革

Thumb
安仿西街

萬奴行——「麻雀仔」名稱由來

安仿西街現今的位置,在昔時曾是一家洋行的所在地,名為「萬奴行」,這洋行為一座三層南歐式石樓[參5],正門在今安仿西街西北端街口,在門楣上刻有「萬奴行」三字;石樓後面側為一個庭院,庭院後門大約在今三層樓斜巷位置[參3]

這家萬奴行是由葡萄牙人萬奴·卜加勞Manuel Tavares Bocarroe)所開設,源於他的父親伯多祿·卜加勞Pedro Bocarro)於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在竹仔室開設的卜加勞鑄炮廠;因為卜加勞鑄炮廠當時所製造的火炮和彈藥都十分精良,故世界各地紛紛訂購卜加勞的炮彈[參6]。因生意應接不暇,遂開設萬奴行負責把軍火銷往世界各地[參5]

不過,隨着時代進步,卜加勞鑄造的大炮漸漸變得不合時宜,漸漸被歐美各國廠家所生產的鋼炮所取代,卜加勞鑄炮廠的生意每況愈下,最終在1640年(崇禎十三年)倒閉,而萬奴行則改為經營售賣中國茶葉和歐洲鐘錶珠寶。後來萬奴·卜加勞撤出澳門後,萬奴行亦告結業,原址也被荒廢。[參7]

後來其門前的空地及後面的庭院,被蜑家用作晾曬鹹魚和蝦米,晾乾的蝦米經常引來麻雀群來偷吃,故人便稱這個地方為「麻雀仔」。[參5][參3]

天主徒聚居時期——「安仿西圍」的產生

萬奴行的業權及後約在光緒年間(1875年-1908年)售給天主教會,教會在此重建房屋,並修築街道,時人稱之「麻雀仔圍」;不過沒有把萬奴行的門楣拆毀;而這些房屋也都為華人天主教徒所居住。而教會亦在這條街道兩端各修建一道閘門,並由教友負責駐守;靠河邊新街的閘門主要用作防止潮水湧入;而靠三層樓斜巷的閘門,人稱「山閘」,這是因為這裏旁邊是鴉片公棧,設此「山閘」以防止煙民(吸鴉片之人士)進入圍內犯案。[參8]

1905年,澳門市政廳出版《澳門市街道名冊》,在名冊中把這條街道記為「安仿西圍(又名:麻雀仔;葡文名稱:Pátio de Francisco António)」。[參9]

茂利攤館

數年後,教會又將麻雀仔的地皮業權逐步出售[參8],而其中一處售給了一個名為楊應麟的商家[參10]。清末民初時,楊應麟在這裏建立了一所賭場,名為「茂利攤館」,這攤館為一座兩層高的唐樓,底層主要為賭番攤骰寶等,樓上則為麻將天九,並設有煙榻。攤館客源主要為澳門內港一帶商鋪的東主。[參11]

茂利攤館為楊應麟賺得不少利潤,而他把這些利潤都調到去由他在南屏所辦的甄賢學校作為經費,故此這也成為了南屏鄉鎮的一時佳話。[參11]

後期發展及景況

Thumb
安仿西巷

及至茂利攤館結業後,安仿西圍兩旁陸續建為低層木樓,後來又再重建為住宅大廈,而「萬奴行」門楣和兩道閘門也被拆卸[參12]。1986年2月20日,澳門市政廳召開市政會議,決定將安仿西圍分拆為三條街道,分別命名為安仿西街Rua de Francisco António)、安仿西巷Travessa de Francisco António)和托兒所巷Travessa da Creche),至同年6月7日刊憲後正式落實,自此「安仿西圍」和「麻雀仔」的稱號正式在官式上消失[參1][參13],但坊間至今仍不時將安仿西街稱作「麻雀仔街」[參12]

從安仿西圍分拆之其他街道

安仿西巷

安仿西巷(Travessa de Francisco António)為一「」字形街道,在安仿西街中段北側,兩端出口均開在安仿西街,而在近托兒所巷交界處則有隧道通往柯邦迪前地。街道全長約93米,闊約7米,命名於1986年6月7日[參1]

托兒所巷

Thumb
教宗若望廿三世托兒所

托兒所巷(Travessa da Creche)的西南端在安仿西街,向東北伸展連接安仿西巷,長約15米、闊約3米,與安仿西巷同日命名[參13]。名稱源自托兒所巷西側的教宗若望廿三世托兒所,該托兒所於1983年10月1日成立,為永援聖母傳教修女會屬下機構[參14]

備註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