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澳門西灣的地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媽閣(粵語:maa5 gok3,「媽」變調為「馬」;葡萄牙文:Barra),位於澳門半島西南部、位於西望洋山和媽閣山的西面,常指媽閣廟的附近一帶。葡文名稱Barra意為「港口的狹窄入口處」[1]。媽閣有數百年歷史,1993年被評為「澳門八景」-媽閣紫煙。當時廟的附近是媽閣漁村,直到19世紀後期才有所發展。媽閣廟前面是澳門海事博物館和原媽閣政府船塢。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07年9月4日) |
以媽閣一詞命名的地方有很多,包括媽閣廟、媽閣廟前地、媽閣交通樞紐、媽閣上街、媽閣斜巷、媽閣斜坡、媽閣街、媽閣里、媽閣台、媽閣巷、媽閣第二巷和媽閣第三巷。
媽閣廟(Templo de A-Má),原稱媽祖閣,是位於澳門半島西南方的標誌性建築物之一,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
媽閣廟原稱媽祖閣,是澳門三大古剎之中最古老的,建於1488年,時值明朝。
當時媽閣廟門前已為澳門之海岸線,成為當地及附近居住之漁民作業之上岸補給、歇息和祈福之處。廟宇背山面海,沿崖建築,古木參天,風光優美。整座廟宇包括大殿、弘仁殿、觀音閣等4座主要建築。石獅鎮門、飛檐凌空,是一座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古建築。經過廟門及花崗石牌坊,便是庭院,循着山麓的石階小徑,拾級而上,即可抵達建於巉岩巨石間、就石窟鑿成的弘仁殿。殿內四壁,雕刻着海魔神將,色彩斑斕,中央供奉天后。自弘仁殿至觀音閣,沿着山崖有不少石刻,或為名流政要詠題,或為騷人墨客遣興,楷草篆隸,諸體俱備。觀音閣位於廟之最高處,供奉觀音菩薩。不少西洋畫家亦曾描繪了廟前繁華景象,而媽閣廟亦出現在最早一批在中國拍攝的照片。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