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死亡率(英語:infant mortality rate,縮寫為IMR)是指每1000名活產兒中在一歲前死亡的人口數[1][2][與來源不符]。這個比率是衡量一個國家健康水平的指標。由於嬰兒死亡率只統計一歲以下的數據, 而統計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兒童死亡率也是一個重要的統計數據[3]。
2013年時,美國嬰兒死亡死因的第一名是先天缺陷[4]。其他的死因有出生窒息、肺炎、先天性障礙、足月分娩併發症(例如臍帶脫垂或是滯產[5]、新生兒感染、腹瀉、瘧疾、麻疹及營養不良[6]。)嬰兒死亡死因中,最常見可預防的原因是孕婦在懷孕時吸煙[7]。沒有產前檢查、孕婦在懷孕時飲酒或是管制藥物使用也可能會導致併發症,造成嬰兒死亡[8][與來源不符]。許多環境因素會影響嬰兒死亡率,例如母親的教育程度、環境因素、政治以及醫療上的基礎建設[9]。改善衛生設施、讓大家可以取得潔淨的飲用水、提昇對感染性疾病的免疫,以及其他公共衛生措施都有助於降低嬰兒死亡率。
2018年的報告給出的世界平均嬰兒死亡率為千分之30。[10] 而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千分之39。 跟1990年相比已有很好的改善。[11]
統計
前十大高嬰兒死亡率的國家有:
嬰幼兒死亡率和平均壽命的關係
古代嬰幼兒死亡率高,是古代平均壽命低的主要原因,像例如說在十三世紀時,英國貴族的平均壽命大約是30歲。但當時,對於活到21歲的成年男性而言,他們依舊能預期活到大約62至70歲左右。[12][13]嬰幼兒死亡率的巨幅下降,是20世紀中期以前平均壽命增長的最可能的原因(然而二十世紀中期後平均壽命增加的主要原因變為老年人壽命增加)。[14]因此有理由認為所謂的古代人「平均壽命都不超過50歲」,因為「很多人在30-40歲的青壯年期間因為戰亂或疾病而離世」之類的說法,是錯誤的;然而應當注意的是,有時也會出現人們平均壽命與實際死亡的壽命差不多的狀況,像例如曾有人對古羅馬遺址做研究,結果發現古羅馬勞工階級的死亡壽命大多在30歲左右。[13]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