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塞西爾·坎貝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威廉·塞西爾·坎貝爾(英語:William Cecil Campbell,1930年6月28日—),美國籍愛爾蘭裔生物化學家、生物學家、寄生蟲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現為德魯大學榮譽退休研究員。[2]2015年因「發現治療蛔蟲寄生蟲的新療法」與日本的大村智和中國的屠呦呦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2年8月5日) |
生平

威廉·塞西爾·坎貝爾於1930年出生於愛爾蘭多尼戈爾郡拉梅爾頓,是一位農場供應商的兒子。他曾就讀於貝爾法斯特的坎貝爾學院,1952年以動物學一等榮譽學士畢業於都柏林三一學院,並於1957年獲得威斯康辛大學博士學位。1957年至1990年,坎貝爾擔任默克公司所屬「默克治療研究所」(Merck Institute for Therapeutic Research)的資深科學家和分析研究與開發主管。1962年加入美國國籍[1],2002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4]。
坎貝爾最著名的成就,是與日本北里大學教授大村智共同研發伊維菌素[5] 。
2015年,他與大村智以及屠呦呦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6]。他是第二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愛爾蘭裔人,之前的第一位是歐內斯特·沃爾頓於1951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獲獎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