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威尼托意大利語Veneto發音:[ˈvɛːneto]威尼斯語Vèneto發音:[ˈvɛneto]拉定語Unieja;德語:Venezien)是意大利東北部的一個大區,人口約500萬,在意大利排名第四。其邊界與倫巴底特倫蒂諾-上阿迪傑奧地利佛里烏利-威尼斯朱利亞艾米利亞-羅馬涅接壤,在阿爾卑斯山亞得里亞海之間。貫穿波河阿迪傑河布倫達河皮亞韋河。該地區的首府是威尼斯,最大的城市是維羅納,其他的重要城市包括維羅納帕多瓦特雷維索貝盧諾羅維戈維琴察

快速預覽 威尼托 Veneto, 國家 ...
威尼托
Veneto
Thumb
旗幟
威尼托徽章
徽章
Thumb
坐標:45°44′N 11°51′E
國家意大利
首府威尼斯
政府
 • 首腦Luca Zaia (LVLN
面積
 • 總計18,399 平方公里(7,104 平方英里)
人口(2012-10-30)
 • 總計4,865,380人
 • 密度264人/平方公里(685人/平方英里)
市民[來源請求]
 • 意大利人92%
 • 羅馬尼亞人2%
 • 摩洛哥人1%
時區CETUTC+1
 • 夏時制CESTUTC+2
GDP€1494[1]億(2008)
人均GDP€30,500[2] (2008)
NUTS地區ITD
關閉

威尼托大區在公元前9世紀左右就被威尼蒂人佔據,直到公元5世紀,威尼託一直是羅馬帝國的一部分,直到它被入侵的蠻族滅亡。在中世紀,威尼托地區誕生的威尼斯共和國成為了歐洲最大、最富有、文明最先進的海上共和國貿易帝國,並將這種繁榮維持了數個世紀,直到1797年拿破崙入侵。1815年維也納會議之後,威尼托與倫巴第合併,並併入奧地利帝國,1866年因第三次意大利戰爭,奧地利不得不放棄這片土地,威尼托因而成為了統一的意大利的一部分。

威尼托擁有豐富的藝術和文化。具有歷史價值的建築包括獨特的威尼斯建築物及橋樑,以及不少帕拉第奧式建築的別墅。維羅納競技場是一個古羅馬圓形競技場,傳統上專演歌劇。其他的旅遊勝地還有有耶索洛科爾蒂納丹佩佐加爾達湖

意大利語外,大多數居民還講當地的威尼斯語。自1971年起,威尼托議會將該地區的公民稱為「威尼斯人民」。第一條將威尼托定義為「自治區」,「由威尼斯人民和貝盧諾、帕多瓦、羅維戈、特雷維索、威尼斯、維羅納和維琴察省的土地組成」,同時保持「與世界各地威尼斯人的聯繫」。第2條規定了「威尼斯人民自治」的原則,並授權該地區「促進威尼斯人民和文明的歷史認同」。儘管有這些得到意大利議會批准的確認書,但威尼托並不屬於具有特殊法規的自治區,與其東北和西北部的鄰居佛里烏利-威尼斯朱利亞特倫蒂諾-上阿迪傑/南蒂羅爾不同。

威尼托是著名的威尼托民族主義運動的發源地,該地區最大的政黨是威尼斯聯盟黨,它是北方聯盟黨的創始組成部分。威尼托現任主席是盧卡·扎亞,於2020年以76.8%的得票率連任。2017年舉行了自治公投:57.2%的威尼斯人參加了投票,其中98.1%的人對「進一步的自治形式和特殊條件」投了「贊成」票。

威尼託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大規模移民的土地,如今已成為該國最大的移民接收地區之一,有487,493名外國人(佔該地區人口的9.9%;2018年1月),其中特別包括羅馬尼亞人(25.2%)、摩洛哥人(9.3%)、華人(7.1%)和摩爾多瓦人

Remove ads

地理

威尼托是意大利面積第8大大區,總面積為 18,398.9 平方公里。 它位於意大利東北部,東與佛里烏利-威尼斯朱利亞接壤,南與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接壤,西與倫巴第大區接壤,北與特倫蒂諾-上阿迪傑/南蒂羅爾接壤。其最北角還與奧地利接壤。

威尼託大區南北延伸,從奧地利邊境到波河口,長 210 公里(130 英里)。 按面積計算,29% 的面積為山區(卡尼克阿爾卑斯山、東部多羅米提山和威尼斯前阿爾卑斯山)。 白雲石山脈最高的山體是馬爾莫拉達山,海拔 3,342米。 威尼斯前阿爾卑斯山海拔不高,海拔在 700 米至 2,200 米之間。 阿爾卑斯山麓地區的一個獨特地標是洞穴構造,包括裂縫和陷坑;斯普盧加德拉普雷塔(Spluga della Preta)位於維羅納省的萊西尼山,已探索深度達 985 米,是意大利最深的洞穴。 那裏的化石礦藏也很豐富。

波河谷覆蓋了威尼託大區57%的面積,從山脈一直延伸到亞得里亞海,中間僅被一些低矮的山丘所分割,它們構成了剩下的14%的領土。 平原本身又分為較高平原(佈滿礫石且不太肥沃)和較低平原(水源豐富且可耕地)。 低平原是農業生產的支柱,也是該地區人口最多的地區。

波河、阿迪傑河、布倫塔河、巴基廖內河、利文扎河、皮亞韋河和塔利亞門托河等多條河流流經該地區。 意大利最大的湖泊加爾達湖的東岸屬於威尼託大區。 海岸線長約 200 公里,其中 100 公里是沙灘。

亞得里亞海沿岸的著名地理景觀是威尼斯潟湖,這裏地勢平坦,有池塘、沼澤和島嶼。 南部的波河三角洲沿岸有沙洲和沙丘。 內陸部分包含最近通過運河和堤壩係統開墾的可耕地。 那裏也建了魚塘。 三角洲和潟湖是候鳥的停留地。

Remove ads

歷史

史前史

Thumb
威尼托地形圖

公元前2世紀至1世紀期間,該地區居住着尤加奈(Euganei)人。古代歷史學家或許想將威尼斯人的起源與特洛伊的羅馬起源傳說聯繫起來,據他們稱,特洛伊陷落時(公元前12世紀),威尼斯人(通常稱為帕萊奧維尼蒂人)從安納托利亞的帕夫拉戈尼亞,由安特諾爾埃涅阿斯的戰友領導逃難到此。而歷史學家將威尼斯起源與凱爾特人聯繫起來。

公元前7-6世紀,威尼托當地居民與伊特魯里亞人和希臘人發生了接觸。威尼斯文化在公元前4世紀達到了頂峰。這些古老的威尼蒂人講威尼提克語,這是一種印歐語系語言,類似於拉丁語和其他意大利語言,但又有所不同。與此同時,威尼蒂人通過琥珀貿易和馬匹飼養而繁榮起來。埃斯特帕多瓦奧德爾佐阿德里亞維琴察維羅納阿爾蒂諾成為威尼斯文化中心。隨着時間的推移,威尼蒂人開始採用凱爾特鄰居的服飾和某些其他習俗。

羅馬時期

公元前3世紀,隨着羅馬擴張並與因蘇布雷人和博伊人(凱爾特人)作鬥爭,威尼蒂人及其西部邊境的塞諾馬尼凱爾特人站在羅馬人一邊。在第二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18年至202年)期間,威尼蒂人甚至派遣了一支士兵分遣隊與羅馬人並肩作戰,對抗漢尼拔和入侵的迦太基人。這些威尼蒂人絕大多數在坎尼戰役(公元前216年)中陣亡。

公元前181年,羅馬三巨頭普布利烏斯·科尼利厄斯·西庇阿·納西卡、凱厄斯·弗拉米尼烏斯和盧修斯·曼利烏斯·阿迪努斯在阿奎萊亞建立了一個拉丁殖民地,作為保護威尼蒂領土免遭敵對的卡尼和希斯特里入侵的基地。從那時起,羅馬對該地區的影響力與日俱增。公元前169年,羅馬又向阿奎萊亞派遣了1,500個殖民家庭。公元前148年,連接阿奎萊亞和熱那亞的波斯圖米亞大道竣工。公元前131年,安尼亞大道連接了阿德里亞(Adria)、帕塔維烏姆(Patavium,今帕多瓦)、阿爾提努姆(Altinum)、康科迪亞(Concordia)、阿奎萊亞(Aquileia)。

羅馬共和國逐漸將與威尼蒂人的聯盟轉變為統治關係。公元前91年的意大利叛亂之後,根據《龐培法》,威尼蒂的城市以及跨巴達尼亞的其他城市被授予了部分羅馬公民權。後來在公元前49年,《羅西亞法》授予威尼蒂人完全的羅馬公民身份克勞迪婭大道拉丁語Via Claudia)於公元46年竣工,連接阿爾提努姆(Altinum,今夸爾托達爾蒂諾)、塔爾維斯姆(Tarvisium,今特雷維索)、費爾提拉(Feltria,今費爾特雷)和特里登圖姆(Tridentum,今特倫托)。從塔爾維斯姆繼續向北再進一步到達奧古斯塔·文德利科魯姆(Augusta Vindelicorum,今奧格斯堡),再從特倫托向南到達維羅納和穆蒂納(Mutina,今摩德納)。

腓立比戰役(公元前42年)結束羅馬內戰後,威尼蒂地區以及山南高盧的其他地區不再是同一個行省。公元前8至6年間,奧古斯都將意大利重組為11個地區。現代威尼託的領土以及伊斯特拉、現代佛里烏利和特倫蒂諾-上阿迪傑以及倫巴第東部(包括曼圖亞克雷莫納布雷西亞桑德里奧等城市)成為第十區(拉丁語Venetia et Histria)。阿奎萊亞雖然不是正式首都,但卻是該地區的主要市政當局。與此同時,在羅馬治下,帕塔維姆發展成為意大利北部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其他威尼斯城市,如奧皮特爾吉姆(Opitergium,今奧德爾佐)、塔爾維斯姆(Tarvisium,今特雷維索)、費爾提拉(Feltria,今費爾特雷)、維茨西亞(Vicetia,今維琴察)、阿特斯特(Ateste,今埃斯特)採用了拉丁語和羅馬文化。到公元一世紀末,拉丁語已經取代了原來的威尼斯語言。

Remove ads

蠻族入侵

公元166年,誇迪人馬可曼尼人入侵威尼斯。這是許多蠻族入侵的開始。馬庫斯·奧勒留保留了意大利的地區,並通過將第十區(威尼斯和希斯特里亞,拉丁語Venetia et Histria)和第十一區劃歸到特蘭巴達那地區,置於律法官(iuridicus)之下,從而疊加了另一層行政管理。第三世紀末。當戴克里先廢除地區和地區並建立省時,帶來了進一步的行政變革。因此第十區成為第八省,向西擴大到阿達河,直到363年由一位校正者管轄,從368年到373年由一位駐紮在阿奎萊亞的執政官管轄。

5世紀,威尼斯和希斯特里亞仍然是意大利16個行省之一,隨後哥德人阿拉里克以及後來的阿提拉匈人都蹂躪了該地區。公元452年,阿提拉圍攻阿奎萊亞,將其變成廢墟。許多大陸居民在附近的潟湖尋求保護,這些潟湖後來成為東部的格拉多和西部的威尼斯。繼匈人之後,東哥德人不僅入侵,還在此定居,托提拉即出生在此地。

六世紀中葉,查士丁尼大帝為東羅馬帝國重新征服了威尼斯。在拉文納設立了總主教,在奧德爾佐設立了軍事保民官。希臘-拜占庭的統治並沒有持續多久。從公元568年開始,倫巴第人翻越了朱利安阿爾卑斯山。這些入侵者將威尼西亞的領土細分為由日耳曼公爵和伯爵統治的眾多世仇,實質上造成了威尼託與佛里烏利的分裂。

這次入侵引發了另一波從大陸到拜占庭控制的海岸和島嶼的移民浪潮。公元643年,倫巴第人征服了拜占庭在奧德爾佐的基地,並幾乎佔領了除威尼斯和格拉多之外的整個威尼托(和佛里烏利)。倫巴第公國包括塞內達、特雷維索、維羅納和維琴察等36個威尼斯城市。從以「法拉」(ferra)一詞開頭的地名中可以看出倫巴第統治的痕跡。

Remove ads

中世紀

到八世紀中葉,法蘭克人取得了對該地區的政治控制,威尼託成為卡洛林帝國的一部分。儘管這些日耳曼入侵者在政治上佔據主導地位,但幾個世紀以來逐漸被威尼斯人口吸收。9世紀末,佛里烏利侯爵貝倫加爾被選為意大利國王。在他動蕩的統治下,佛里烏利邊疆被併入維羅納邊疆,維羅納的領土包含了羅馬威尼斯的大部分地區。

10世紀,威尼託大陸在遭受馬扎爾人和斯拉夫人的襲擊後被併入神聖羅馬帝國。大陸公社的權力和財富逐漸增長。1167年,帕多瓦、特雷維索、維琴察和維羅納等威尼斯城市與意大利北部其他城市結成聯盟(稱為倫巴第聯盟),以維護自己的權利,對抗神聖羅馬帝國。

1183年的《第二次康斯坦茨條約》確認了1177年的《威尼斯和約》,其中各城市同意保留為帝國的一部分,只要它們對自己領土的管轄權不被侵犯。該聯盟在皇帝腓特烈二世於1250年去世後解散。這一時期還見證了意大利第二古老的大學——帕多瓦大學在1222年的成立。大約在這個時期,帕多瓦也是聖安東尼奧大學的所在地。這位深受愛戴的教士被鎮上的居民簡稱為「聖人」(意大利語il Santo)。

威尼斯共和國

Thumb
威尼斯共和國

由於野蠻人對大陸的財富感興趣,部分威尼斯人在潟湖中一些孤立且無人居住的島嶼上尋求庇護,威尼斯城就是從這些島嶼誕生的。在八世紀的拜占庭統治時期,威尼斯成為一個獨立的海上共和國,由其選出的總督統治。

共和國成為商業超級大國,其影響力貫穿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事實上,威尼斯共和國在整個地中海地區享有1100年不間斷的影響力。到16世紀,威尼斯共和國統治了威尼托佛里烏利倫巴第羅馬涅的部分地區、伊斯特拉半島達爾馬提亞科孚島凱法利尼亞島伊薩卡島愛奧尼亞群島。從13世紀到17世紀,它佔領了克里特島,從15世紀中葉到16世紀中葉,它佔領了塞浦路斯島

威尼斯大陸疆土導致威尼斯參與歐洲政治,特別是意大利政治。城市必須加固,兩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是伯羅奔尼撒的納夫普利翁和佛里烏利的帕爾馬諾瓦。最寧靜的共和國(意大利語:Serenissima)帶來的明智統治和繁榮使陸地上的城市願意臣服。東部島嶼是威尼斯航運的有用港口。然而隨着奧斯曼帝國變得更加強大和侵略性,威尼斯經常處於守勢。奧斯曼帝國對東地中海的控制以及繞非洲和美洲通往亞洲的海上航線的發現對威尼斯經濟造成了削弱。

1797年,拿破崙入侵威尼斯共和國領土。最後一任威尼斯總督盧多維科·馬寧在巨大的壓力之下,被迫辭職並退休到佛里烏利帕薩里亞諾的別墅,這個有着千年曆史的共和國作為一個獨立國家消失了。事實證明,這在對威尼斯共和國有強烈同情心的大陸城市中非常不受歡迎。根據1797年10月17日簽署的《坎波福米奧條約》,威尼斯的大陸部分被移交給神聖羅馬帝國弗朗西斯二世,而西部地區則被併入法國支持的山南共和國。1801年,這片領土很快又歸還給拿破崙。

Remove ads

哈布斯堡時期

然後在1805年至1806年,它被拿破崙軍隊征服並納入意大利王國。1809年,該地區起義反抗法意統治,在第五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支持前進的奧地利軍隊。這主要是一場農民起義,其組織性不如附近的安德烈亞斯·霍費爾的起義,而城市國民警衛隊則站在法意一邊作戰。1814年至1815年維也納會議之後,威尼斯成為倫巴第-威尼斯王國的東半部,倫巴第-威尼斯王國則奧地利帝國的一個獨立王國而存在。

1848年意大利第一次獨立戰爭期間,威尼斯起義反抗奧地利中央政府,成立了持續17個月的聖馬可共和國。它要求併入薩丁尼亞王國,組成一個對抗奧地利的意大利聯盟,然後在其旗幟上使用意大利三色旗,但是在其他意大利國家退出戰爭(1848年5月)和薩丁尼亞王國投降(1848年8月),威尼斯孤立無援。1849年8月24日威尼斯之圍結束時,它被迫投降。

奧地利帝國政府在上層和中產階級中不受歡迎,因為梅特涅的反自由主義政治在1848年之後被弗朗茨·約瑟夫轉變為新專制主義,並且沒有給予倫巴多-威尼斯任何真正的自治權(它被認為不是一個傀儡國家)。與此同時,它的高效和真實的行政管理受到讚賞,特別是在下層階級中,1848年至1849年之後沒有出現反對奧地利統治的反抗。

統一後的意大利

威尼斯一直處於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控制之下,直到1866年普奧戰爭爆發,當時意大利王國加入了普魯士一方,並被許諾加入威尼斯以換取其援助。奧地利提出將威尼斯出售給意大利,但意大利人拒絕了,認為這是一種不光彩的行為。這引發了奧地利的另一場南線戰爭,即第三次意大利獨立戰爭

由於普魯士在波西米亞的正面戰場完敗奧軍,奧地利不得不簽訂《維也納條約》,承諾將該地區割讓給中立的法國,再由拿破崙三世轉交給意大利。奧地利人離開後,法國人於10月20日將其割讓給意大利。10月21日至22日舉行了公投,只有30%的成年人按照當時的慣例投票,並且是在政府壓力下進行的,並批准了移交。意大利獲得了99.99%的多數票。在法西斯時代,由於民族主義政策,威尼斯語與其他當地語言一樣,在公共場所被禁止。

由於經濟發展不平衡,許多人陷入貧困,19世紀和20世紀上半葉成為移民的時期。數百萬威尼斯人離開家園和祖國,到世界其他地方尋找機會。許多人在南美洲定居,尤其是巴西;其他國家則位於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威尼斯人移民到西歐國家。在許多這樣的地方,他們的後代仍然使用他們祖先的威尼斯方言。

那些留在威尼託的人將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動盪。1915年,意大利在擺脫與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的聯盟後,加入法國和英國陣營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威尼托成為主要戰場。1917年11月意大利人在卡波雷托遭受慘敗後,奧匈帝國和德國聯軍幾乎毫無阻礙地穿過威尼托向威尼斯推進,直到到達皮亞韋河。皮亞韋河之戰阻止了他們的軍隊進一步前進,並在皮亞韋傳奇舉行了慶祝活動。1918年10月24日至11月3日期間,意大利發動了決定性的維托里奧·威尼托戰役。這場戰鬥的結果確保了意大利的勝利。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意大利和奧匈帝國之間戰爭的《朱斯蒂別墅停戰協定》是在帕多瓦附近的朱斯蒂別墅簽署的。

1943年至1945年間,威尼托屬於意大利社會共和國,而貝盧諾省則屬於阿爾卑斯山麓戰區的一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地區的許多城鎮遭到盟軍的轟炸。受災最嚴重的是特雷維索和維琴察,以及馬格拉周圍的工業區。

人口

更多資訊 年份, 人口 ...
歷史人口
年份人口±%
1871 2,196,000—    
1881 2,346,000+6.8%
1901 2,580,000+10.0%
1911 3,009,000+16.6%
1921 3,319,000+10.3%
1931 3,487,000+5.1%
1936 3,566,000+2.3%
1951 3,918,000+9.9%
1961 3,847,000−1.8%
1971 4,123,000+7.2%
1981 4,345,000+5.4%
1991 4,381,000+0.8%
2001 4,528,000+3.4%
2011 4,857,000+7.3%
2017 4,907,529+1.0%
Source: ISTAT 2011
關閉

該地區約有480萬居民,威尼托是意大利人口第五大地區。威尼托是意大利地區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2008年每平方公里有265名居民)。在帕多瓦、威尼斯和特雷維索省尤其如此,每平方公里的居民超過300人。貝盧諾是人口密度最低的省份,每平方公里有57名居民。

與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其他地區一樣,儘管有一定的時間滯後,威尼託也經歷了生育率急劇下降導致人口增長非常緩慢的階段。迄今為止,總人口一直在增加(儘管增幅很小),這是由於20多年來該地區較貧困地區出現大規模外流,淨移民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

種族

快速預覽 最大的外國出生居民團體 (截止2019年12月31日)[3], 國家 ...
最大的外國出生居民團體

(截止2019年12月31日)[3]

國家 人口
 羅馬尼亞 124,533
 摩洛哥 44,837
 中華人民共和國 34,777
 阿爾巴尼亞 32,376
 摩爾多瓦 31,052
 孟加拉 17,517
 烏克蘭 16,207
 印度 15,634
 尼日利亞 14,363
 斯里蘭卡 13,031
關閉

1861年至1961年間,近300萬威尼斯人為了擺脫貧困而離開自己的國家。許多人移民到巴西和阿根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們移居歐洲其他國家。2008年,有260,849名威尼斯公民居住在意大利境外(佔該地區人口的5.4%),其中數量最多的是巴西,有57,052名威尼斯人,其次是瑞士,有38,320名,阿根廷有31,823名。世界各地有數百萬威尼斯人後裔,特別是在巴西的南里奧格蘭德州聖卡塔琳娜州巴拉那州。巴西南部的當地名稱,如新斯基奧新巴薩諾新布雷西亞、新特雷維索、新韋內扎(新威尼斯)、新帕多瓦蒙特貝里科表明了其居民的威尼斯血統。近年來,來自巴西和阿根廷的威尼斯人後裔不斷移民到意大利。

由於過去二十年的經濟增長,威尼托已成為移民之地,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移民。2008年,意大利國家統計研究所ISTAT估計,有403,985名外國出生的移民居住在威尼托,相當於該地區總人口的8.3%。

宗教

威尼託在羅馬統治期間皈依基督教。 該地區尊崇公元 2 世紀的主教聖赫馬戈拉斯 (St. Hermagoras) 和他的執事聖福圖納圖斯(St. Fortunatus)為主保聖人,他們都是阿奎萊亞人和殉道者殉道者。 阿奎萊亞成為威尼斯的大都市區。 阿奎萊亞有自己的禮拜儀式,威尼托各教區都使用這些儀式,直到中世紀後期羅馬儀式取代了阿奎萊亞儀式。 到了六世紀,阿奎萊亞的主教聲稱擁有族長的頭銜。 君士坦丁堡第二次大公會議(553)導致了一場分裂,其中阿奎萊亞、利古里亞、艾米利亞、米蘭和伊斯特拉半島的主教都拒絕譴責導致威尼托教會斷絕與羅馬教會共融的三章。568 年異教徒的倫巴第人的入侵只是延長了分裂,直到 606 年,最後 699 年帕維亞主教會議最終結束了分裂。

2004年,超過95%的人口自稱是羅馬天主教徒。 威尼托地區與佛里烏利地區和特倫蒂諾-上阿迪傑/南蒂羅爾地區一起組成了威尼斯宗主教區管轄下的特里韋內托( Triveneto )教會地區。 威尼斯宗主教區是一個教會地區的總教區和都主教區,其中包括亞德里亞-羅維戈、貝盧諾-費爾特雷、基奧賈、康科迪亞-波代諾內、帕多瓦、特雷維索、維羅納、維琴察和維托里奧·威尼託的附屬主教教區。

1457 年 10 月 8 日,當阿奎萊亞宗主教區的繼承者格拉多宗主教區被鎮壓時,威尼斯總教區被教皇提升為名譽宗主教區。 威尼斯的第一任族長是朱斯蒂尼亞尼家族的貴族聖勞倫斯。

歷史上,威尼托出身點三位樞機朱塞佩·薩托(Giuseppe Sarto)、安吉洛·龍卡利(Angelo Roncalli)和阿爾比諾·盧恰尼(Albino Luciani)分別被選為教皇:庇護十世約翰二十三世約翰·保羅一世。 威尼斯宗主教區聲稱福音傳道者聖馬可為其贊助人。 這位以帶翼獅子為像徵的聖人已成為威尼斯共和國的典型象徵,並且仍然出現在許多公民標誌上。

經濟

在奧地利統治下,威尼託以農業為基礎的經濟遭受重創,導致威尼斯人大規模移民。但是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得益於所謂的「威尼托發展模式」,該地區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發展,該模式的特點是傳統經濟部門強大的出口導向型創業精神(2019年出口額為644.7億歐元)和緊密的社會關係凝聚力使其成為GDP總量(1,664億歐元)第三富裕地區,僅次於倫巴第拉齊奧

地理和歷史事件決定了該地區目前的社會經濟結構,以東西向的寬闊地帶為中心。與波河三角洲和山區相比,平原和阿爾卑斯山麓地區是最發達的地區,但貝盧諾周邊地區除外。這就是為什麼阿爾卑斯山和羅維戈省比其他地區更容易受到人口下降和老齡化趨勢的影響。

歷史GDP:[4]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15
地區生產總值(百萬€) 111,713.5 116,334.1 118,886.3 124,277.6 130,715.9 133,488.0 138,993.5 166,400
人均GDP(PPP,€) 24,842.9 25,742.2 26,108.2 26,957.1 27,982.2 28,286.7 29,225.5 33,500

產業結構:

更多資訊 經濟活動, GDP(百萬) ...
經濟活動 GDP(百萬) 百分比,本區域 百分比,意大利
第一產業 €2,303.3 1.66% 1.84%
第二產業 €34,673.6 24.95% 18.30%
建築 €8,607.7 6.19% 5.41%
第三產業 €28,865.8 20.77% 20.54%
京津金融業 €31,499.4 22.66% 24.17%
其他服務業 €19,517.2 14.04% 18.97%
附加稅 €13,526.4 9.73% 10.76%
威尼托2020年GDP €1630億
關閉

2020年失業率為5.8%,低於全國平均水平[5]。然而威尼托和利古里亞是2017年至2018年間唯一失業率上升的北部地區[6][7]

更多資訊 年份 ...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失業率 4.1% 3.4% 3.4% 4.7% 5.7% 4.9% 6.4% 7.6% 7.5% 7.1% 6.8% 6.3% 6.4% 5.7% 5.8%
關閉

旅遊

城市

  • 威尼斯:威尼斯及其潟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 帕多瓦:又稱「聖城」;帕多瓦奧爾托植物園及其十四世紀壁畫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 維羅納:莎士比亞筆下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城市。維羅納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 維琴察:與許多帕拉第奧別墅一起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 貝盧諾:多羅米提山脈的首府。
  • 蒙塔尼亞納:帕多瓦省的一個市鎮,擁有保存完好的中世紀城牆。
  • 巴薩諾德爾格拉帕:及其位於布倫塔河畔的阿爾皮尼橋,由安德里亞·帕拉迪奧於1569年設計。
  • 馬洛斯緹卡:「國際象棋比賽」是該鎮最重要的活動,於9月的第二個週末舉行,有超過550名參與者參加,持續兩個小時。
  • 阿索洛:被譽為「特雷維索省的明珠」,也被稱為「百視野之城」。
  • 埃斯特:埃斯特家族一直控制著這座城市,直到1240年他們將首都遷至費拉拉。
  • 阿爾夸彼得拉爾卡:這個位於山上的村莊擁有弗朗切斯科·佩特拉卡的墳墓和房屋,他是14世紀意大利最重要的詩人之一。

山脈

科爾蒂納丹佩佐位於貝盧諾省,與奧地利的基茨比厄爾和瑞士的聖莫里茨齊名,是歐洲最獨特的山脈觀光區之一。這裏是1956年冬季奧運會的舉辦地,並將於2026年與米蘭一起再次承辦冬季奧運會。北邊是拉瓦雷多特雷西姆,據說是意大利多羅米提山脈的象徵。值得參觀的山峰和山城有:

其他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地方還有:

  • 帕隆峰
  • 阿夏戈,前往它的道路共有4444級台階,是世界上向公眾開放的最長樓梯。

海洋

  • 威尼斯的麗都島是一個長達11公里的沙洲,每年夏天都有許多遊客前來參觀。
  • 耶索洛亞得里亞海沿岸最重要的海濱度假勝地之一,距離威尼斯僅幾公里,每年為超過450萬遊客提供住宿。
  • 卡奧萊經常因意大利最乾淨的海灘之一而獲獎。阿爾巴雷拉島是麗都島的一個私人島嶼。阿爾貝羅尼海灘位於自然保護區內。

世界遺產

由於其出眾的自然、人文景觀,威尼托大區一區便有10項景區貝被登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若單列為國家排名,其數量可排世界第30位

更多資訊 名稱, 圖像 ...
世界遺產
名稱 圖像 入選年份 教科文數據 簡介
威尼斯及其潟湖 Thumb 1987年 394;

(i),(ii),(iii),(iv),(v),(vi)

威尼斯市始建於5世紀,在10世紀成為當時最主要的海上力量,即威尼斯共和國。它建在潟湖中的100多個島嶼上,擁有聖馬可大教堂總督宮以及眾多教堂和橋樑等古蹟。即使在政治力量衰落之後,威尼斯在藝術領域仍然具有影響力,貝里尼喬爾喬內提香丁托列托委羅內塞提埃坡羅等畫家的作品都在城中有所體現。威尼斯還與13世紀的探險家馬可·波羅相關聯。[8]
維琴察城和威尼托的帕拉第奧式別墅[註 1] Thumb 1994年 712;

(i),(ii)

16世紀的威尼斯共和國時期,建築師安德烈亞·帕拉弟奧(1508-1580年)在維琴察城和周邊的威尼托地區建造了幾座別墅。他的設計對意大利的建築發展產生了決定性影響,啟發了帕拉第奧風格[註 1]。該遺產最初於1994年被列為「維琴察,帕拉第奧之城」(Vicenza, City of Palladio),1996年該遺產的範圍擴大到包括該地區的22個別墅。圖為基埃里卡提別墅英語Villa Chiericati[9][10]
帕多瓦植物園 Thumb 1997年 824;

(ii),(iii)

帕多瓦植物園始建於1545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大學植物園。幾個世紀以來,它一直是科學研究的中心,同時也是其他花園的模板。該植物園於18世紀進行了翻修,但仍保留了其原有的佈局。[11]
維羅納城 Thumb 2000年 797rev;

(ii),(iv)

維羅納古城建於公元前1世紀的羅馬帝國時期,在2000多年的時間裏不斷發展,至今保存有羅馬帝國時代、中世紀以及文藝復興時期的許多文化古蹟,如圓形競技場獅子門、哥德式的Arche scaligere意大利語Arche scaligere,以及一些廣場和宮殿。[12]
多羅米提山脈 Thumb 2009年 1237rev;

(vii),(viii)

該遺產包括意大利阿爾卑斯山北部的山脈多羅米提山脈的九個區域,有18座海拔3,000米(9,800英尺)以上的山峰。山間的景觀包括峭壁的岩石、垂直的山壁、狹長的山谷。地質學方面,該地有出土三疊紀的海洋生物化石。圖為馬爾莫拉達山[13]
喀爾巴阡山脈和歐洲其他地區的原始山毛櫸林* Thumb 2007年 1133ter;

(ix)

原始山毛櫸林為了解歐洲山毛櫸Fagus sylvatica)在過去一百萬年的歷史和演變提供了重要資源,展現了冰川時期過後歐洲山毛櫸在沒有人類干擾下的情況下,從阿爾卑斯山喀爾巴阡山脈狄那里克阿爾卑斯山脈地中海比利牛斯山個別孤立地點逐漸擴張的過程。該遺址於2007年在斯洛伐克和烏克蘭首次被列入世界遺產。遺產的邊界在2011年、2017年和2021年進行了擴大,如今囊括18國的山毛櫸林。意大利的13個森林於2017年和2021年被列入。圖為Val Fondillo。[14]
阿爾卑斯地區史前湖岸木樁建築* Thumb 2011年 1363;

(iv),(v)

該跨國遺產(與奧地利法國德國斯洛文尼亞瑞士共有)包含111個小型獨立遺址,其中19個遺址位於意大利。該遺址是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500年左右在阿爾卑斯山區內、外的湖邊、河岸及濕地邊緣建造的史前木樁建築(又稱干欄式建築)定居點。該遺址含有關於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歐洲阿爾卑斯山地區人民的生活和貿易的豐富信息。[15]
16至17世紀威尼斯共和國防禦工事:陸地之國到西方的海洋之國* Thumb 2017年 1533;

(iii),(iv)

該遺產由意大利、克羅地亞黑山的六座防禦工事組成,橫跨意大利倫巴底大區亞得里亞海東海岸之間1000多公里(620英里)。這些防禦工事(被稱為allamoderna)的設計反映了火藥被引入戰爭,導致了軍事技術和建築的重大轉變。三個遺址位於意大利:帕爾馬諾瓦星形要塞(地圖如圖)以及貝爾加莫加爾達漁村的防禦工事。[16]
科內利亞諾瓦爾多比亞德內普羅賽柯產地 Thumb 2019年 1571rev;

(v)

科內利亞諾瓦爾多比亞德內的典型文化景觀是豬背嶺,自17世紀以來,這些山丘已被梯田化並改建為葡萄園。該地區生產普羅賽柯葡萄酒。景觀還包括森林、樹籬、農場和村莊。[17]
帕多瓦14世紀濕壁畫群 Thumb 2021年 1623;

(ii)

該遺址由八個宗教及世俗建築群組成,這裏有喬托瓜里恩托·達爾珀英語Guariento di ArpoGiusto de' Menabuoi英語Giusto de' Menabuoi阿蒂吉耶羅·達·澤維奧英語Altichiero da ZevioJacopo d'Avanzi英語Jacopo d'Avanzi雅各布·達韋羅納意大利語Jacopo da Verona等藝術家在1302年至1397年間繪製的濕壁畫。這些壁畫在描繪寓言敘事的方式上有所創新,並使用了新的透視技術。圖為斯克羅威尼禮拜堂[18]
關閉
Thumb
帕勒莫
帕勒莫
Palù di Livenza – Santissima
Palù di Livenza – Santissima
Lavagnone
Lavagnone
San Sivino, Gabbiano
San Sivino, Gabbiano
Lugana Vecchia
Lugana Vecchia
Lucone
Lucone
Lagazzi del Vho
Lagazzi del Vho
Bande - Corte Carpani
Bande - Corte Carpani
Castellaro Lagusello - Fondo Tacoli
Castellaro Lagusello - Fondo Tacoli
Isolino Virginia-Camilla-Isola di San Biagio
Isolino Virginia-Camilla-Isola di San Biagio
Bodio centrale o delle Monete
Bodio centrale o delle Monete
Il Sabbione o settentrionale
Il Sabbione o settentrionale
VI.1-Emissario
VI.1-Emissario
Mercurago
Mercurago
Molina di Ledro
Molina di Ledro
Fiavé-Lago Carera
Fiavé-Lago Carera
Belvedere
Belvedere
Frassino
Frassino
Tombola
Tombola
Laghetto della Costa
Laghetto della Costa
Valle Cervara
Valle Cervara
Selva Moricento
Selva Moricento
Coppo del Morto
Coppo del Morto
Coppo del Principe
Coppo del Principe
Val Fondillo
Val Fondillo
Cozzo Ferriero
Cozzo Ferriero
Pollinello
Pollinello
Valle Infernale
Valle Infernale
Falascone
Falascone
Pavari-Sfilzi
Pavari-Sfilzi
Monte Cimino
Monte Cimino
Monte Raschio
Monte Raschio
Sasso Fratino
Sasso Fratino
威尼托大區世界遺產地圖

地圖

Thumb
大區細節地圖

相關條目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