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奧地利合眾國(德語:Vereinigte Staaten von Groß-Österreich)是奧地利的弗朗茨·斐迪南大公身邊一些學者構思而從未實踐過的設想。奧雷爾·波波維奇於1906年提出這一詳細建議,其目的在於奧匈帝國的聯邦化並解決其境內嚴重的民族問題。
民族衝突
二十世紀即將開始之時,奧匈帝國這個雙重君主國需要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它包括11個完全不同的民族,其中只有奧地利人和匈牙利人兩個民族(二者共佔總人口44%)擁有權力;其他八個民族(捷克人、波蘭人、盧森尼亞人、羅馬尼亞人、斯洛伐克人、塞爾維亞人、斯洛文尼亞人和意大利人)幾乎沒有任何權力,只有克羅地亞-斯拉沃尼亞王國的部分克羅地亞人和塞爾維亞人擁有有限的自治權。1867年創立的二元君主制把分裂前的奧地利帝國分為兩個分別由日耳曼人和匈牙利人統治的君主國。然而,頻繁的示威、反抗和恐怖活動之後,很明顯,由兩個民族統治其餘九個民族顯然不能in perpetuam(永遠持續下去)。
弗朗茨·斐迪南計劃迅速改畫奧匈帝國版圖,在更名後的大奧地利合眾國之下建立一批以民族和語言為主的的半自治「州」。這一計劃突出了語言文化區分,糾正了權力不均的現象,但是將導致匈牙利領土損失,因此將要應對這個雙重君主國中匈牙利方面的強烈反對,最直接的原因在於這項改革將使匈牙利喪失其獨立的領土。
然而,斐迪南大公於1914年在薩拉熱窩被暗殺,成為一戰導火索;戰後奧匈帝國被肢解,建立起一批新民族國家,廣闊的奧匈帝國領土也被戰勝的協約國割讓給已有的鄰國,然而許多新國家的邊界在一戰後猝然劃定,而其劃分依據便從大奧地利合眾國構想的疆界。
奧雷爾·波波維奇設想的各州
設想來自匈牙利革命者科蘇特·拉約什,他建議將哈布斯堡帝國變成所謂「多瑙河聯邦」(Danubian State),即有眾多自治區域的聯邦國家。以下地區設想改革後成為聯邦各州,各地區主要民族也如下所列:[1][2]
- 德意志—奧地利(日耳曼—奧地利,今奧地利和意大利博爾扎諾,德國人)
- 德意志—波西米亞(日耳曼—波西米亞,今捷克西北部,德國人)
- 德意志—摩拉維亞(日耳曼—摩拉維亞,今捷克東北部,德國人)
- 波西米亞(波西米亞,今捷克南部和中部,捷克人)
- 斯洛伐克(斯洛伐克,斯洛伐克人)
- 西加利西亞(西加里西亞,今波蘭一部分,波蘭人)
- 東加利西亞(東加里西亞,今烏克蘭和波蘭一部分,盧森尼亞人)
- 匈牙利(匈牙利,今匈牙利、南部斯洛伐克、北部禾獲甸拿,匈牙利人)
- 塞凱伊地(塞凱伊地,今羅馬尼亞一部分,與匈牙利人有關的民族)
- 特蘭西瓦尼亞(特蘭西瓦尼亞和布科維納,今羅馬尼亞和烏克蘭一部分,羅馬尼亞人)
- 特倫托(特倫托,今意大利一部分,意大利人)
- 的里雅斯特(的里雅斯特和戈里齊亞,今意大利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各一部分、西部伊斯特里亞,意大利人)
- 克雷恩 (卡尼奧拉,今斯洛文尼亞和南部卡尼奧拉,斯洛文尼亞人)
- 克羅地亞(克羅地亞,今塞爾維亞斯雷姆地區和黑山科托爾灣地區,克羅地亞人和塞爾維亞人)
- 禾獲甸拿(禾獲甸拿,今塞爾維亞一部分,塞爾維亞人)
另外,東特蘭西瓦尼亞、部分匈牙利、南斯拉夫和大城市(如:布拉格、布達佩斯、利沃夫和其他城市)說德語的人群,以及其他地區將享有有限的自治。
參考資料
- (德文) Kowalski, Erich. Die Pläne zur Reichsreform der Militärkanzlei des Thronfolgers Franz Ferdinand im Spannungsfeld von Trialismus und Föderalismus. 維也納: Universitätsbibliothek Universität Wien. 2005.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