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林神農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地方發展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到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間,漳州人集資在士林下樹林埔,興建下樹林埔福德祠[1]。乾隆六年(1741年)因基隆河大水患,漳州移民遂遷移到現在的士林舊街[2]。廟董李應連、賴玉倉、曹朝昭、吳廷誥、黃必興、黃福文、林禹言、郭光鎮和張國瑞等地方士便發起募捐集資遷地重建福德祠,並改名為「芝蘭廟」[1]。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樑棟傾斜,吳門李氏發心令其子吳勤邀同廟首事和居民協議,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再募款修建廟堂。嘉慶十七年(1812年)再行修建時,主神已改祀神農大帝,改名「神農宮」。[1]
咸豐九年(1859年),漳泉械鬥,大龍峒、社子島一帶的泉州人來此將士林舊街焚燒殆盡,事後由潘永清等人倡議重建,以此廟為地方文化中心,廟前方設大廟埕以供農牧交易場所,廟四周規劃方型路道,為今日的大東、大西、大南及大北街[2]。該廟也與士林慈諴宮、芝山岩惠濟宮並稱士林三大廟[3][4][5]。
列為古蹟
1966年後,神農宮數度增建整修,廟中石樑保存仍完善,且出自陳專友、張火廣等名匠之手,且正殿維持日治時期牆面設計[5]。廟方還保存當初的福德正神像、開基神農,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古碑,咸豐年間香爐,以及木製長生祿位等古物[7]。1981年間曾名列三級古蹟,但複查時,因殿前木刻已全部油漆刷新、龍柱也改用大理石等,被取消古蹟資格[8]。1985年11月26日,公告解除古蹟列管[9]。1988年11月3日,市府民政局來此進行古蹟評鑑[10]。2005年1月24日,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4]。2015年10月27日,台北市文資會第74次會議委員決議,再度列為古蹟[4][5]。
祭祀活動
開基的神農大帝神像是嘉慶年從唭哩岸一帶請來。信徒過去以風調雨順、莊稼豐收,後因士林成為工商地區,現代信徒多向有「藥王」之稱的神農祈求身體健康。[11]
其他重點祭祀活動
- 農曆正月17至18日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
- 農曆2月2日福德正神聖誕千秋舉行誦經、演戲、乞龜儀式。
- 農曆3月擇日前往松柏嶺受天宮和圳堵朝清宮等廟進香。
- 農曆4月23日,恭迎關渡宮天上聖母列位正神遶境,祈求合境平安。
- 農曆4月26日神農大帝聖誕千秋舉行誦經演戲
- 農曆6月擇日前往礁溪協天廟進香。
- 農曆6月12日舊街有應公媽廟祭典下午於有應公媽廟前普施。
2020年農曆12月19日適逢神農宮建廟280週年,「首度」鎮殿神農大帝出巡每40週年才舉辦一次大型的繞境活動。許多當地居民與信徒都一起來參與、祈福平安。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