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辨惑學(英語:Christian apologetics,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詞彙ἀπολογία,意為「以言語辯護」),或稱基督教護教學、基督教衛理學,是基督教神學的一個分支領域,主要是為了展現基督教信仰的理性基礎,針對批評而進行辯護,並揭露其他類型世界觀中可察覺的缺陷[1]。基督教辨惑學具有多種形式。從使徒保羅開始以來的若干世紀裏,相關人物包括俄利根、奧古斯丁等作家以及為現代教會團體做出貢獻的G·K·切斯特頓、C·S·劉易斯等。辨惑家以歷史證據、哲學邏輯論證、科學發現以及其他學科的論證為基礎,站在基督教的立場上進行辨惑。術語「基督教辯論術」(Christian polemics)則被用於表示護教士批判、攻擊其他信仰系統的方式。[2]
聖經對辨惑學的推動
在歷史上,多篇《聖經》經文都推動了基督教辨惑學的形成與發展。
另外一篇常被基督教辨惑學引用的經文是《以賽亞書》(《以賽亞書》第1章第18節參)中涉及的上帝之約:「上主說:『你們來,我們彼此辯論。』」[3][4]
其他被用於基督教辨惑學基礎的經文還包括《詩篇》第19篇,其開頭是「諸天述說神的榮耀。穹蒼傳揚他的手段」(《詩篇》第19篇至第1篇參),還有《羅馬書》:「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羅馬書》第1章第20節參)[5]
歷史
早期的基督教辨惑家包括游斯丁、俄利根和《丟格那妥書》的作者(姓名不詳)[6]。希波的奧古斯丁也是教父時期有顯著影響力的辨惑家[7]。
托馬斯·阿奎納是天主教會一位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他在其著作《神學大全》裏展示了其對上帝存在的五點論述[8]。托馬斯的另一作品《哲學大全》也是其主要的辨惑學著作[9][10]。
法國宗教哲學家(同時也是數學家、物理學家)布萊茲·帕斯卡在其《思想錄》(Pensées)概述了一種辨惑學的途徑:「人類輕視宗教。他們憎恨並害怕它,這是事實。為了治療這些人,我們必須先顯示宗教與理智並非背道而馳,反而它是可敬的,激發對宗教的尊敬;然後我們必須使它值得被愛,讓人們盼望其是實實在在的;最終,我們必須證明宗教是實實在在的。」[11][4]
直到今天,基督教辨惑學還在以多種形式繼續發展。羅馬天主教會的G·K·切斯特頓[12]、羅納德·諾克斯(Ronald Knox)、卡爾·基廷(Karl Keating)、聖公會的C·S·劉易斯(現在的「劉易斯三難窘境」(Lewis's trilemma)就是由他普及的)[13]、福音派的諾曼·蓋斯勒(Norman Geisler)、路德宗(即信義宗)的約翰·瓦里克·蒙哥馬利(John Warwick Montgomery)和長老會的弗朗西斯·謝弗(Francis Schaeffer)都是20世紀最為知名的基督教辨惑家。此外,戈登·克拉克(Gordon Clark)和科尼利厄斯·凡·蒂爾(Cornelius Van Til)則開創了被稱為「前提主義」(presuppositionalism)的哲學新學派,這一學說在加爾文主義圈內比較流行。其他較為知名的辨惑學學者包括約什·麥克道威爾(Josh McDowell)、拉維·扎克萊亞斯(Ravi Zacharias)、休·羅斯(Hugh Ross)、李·斯特羅貝爾(Strobel)、雨果·安東尼·梅內爾(Hugo Anthony Meynell)、提摩西·J·凱勒(Timothy J. Keller)、阿爾文·普朗廷葛(Alvin Plantinga)、威廉·萊恩·克雷格(William Lane Craig)和皮特·克里夫特(Peter Kreeft)。
種類
基督教辨惑學有多種風格,並具有不同的思想流派。主要的類型包括:歷史和律法辨惑、預先假定辨惑、哲學辨惑、預言辨惑、教條辨惑、聖經辨惑、道德辨惑以及科學辨惑。下面將介紹概括性的信息以及論述,這些介紹將不會過於繁瑣、深究。
許多邏輯論述都是由律法學者,例如西蒙·格林利夫(Simon Greenleaf)、約翰·瓦里克·蒙哥馬利等提出,他們宣稱西方法律標準對耶穌復活的真實性持支持態度[14][15][16]。此外,法學權威對於耶穌復活的意見引起了關注[17]。
基督教學者埃德溫·M·山內(Edwin M. Yamauchi)為基督教的起源辯護,反對異端的神話假說(myth hypothesis)[18][19]。
C·S·劉易斯[20]、諾曼·蓋斯勒[21]、威廉·萊恩·克雷格以及其他從事律法體系辯惑的學者認為基督教神跡是合理的、真實的,而無論全能的造物主被假定在哪裏。[22][23][24]
在皮特·斯通納(Peter Stoner)的作品Science Speaks中,他論辯說只有上帝知曉未來,聖經對於未來的令人信服的預言已經應驗。[25]
辨惑家約什·麥克道威爾引用《舊約聖經》的文獻來說明其中的預言已經在基督的家世、出生地、其母的未婚先孕、神跡、死亡方式以及復活等事件中得到應驗。[26]
布萊茲·帕斯卡則相信,預言的應驗是基督教最有力的證據。他注意到,基督不僅預言未來,自己也被前人預言,這一點與其他宗教不同,而且這些預言來自於跨越四千年的時間裏不同的人。[27]
聖經辨惑學關注的方面主要是聖經的作者及其成書日期,以及聖經無錯謬的觀點。此外,基督教辨惑家也關注聖經的不同版本。持聖經無錯謬觀點的學者包括羅伯特·迪克·威爾遜(Robert Dick Wilson)、格里森·阿切爾(Gleason Archer)諾曼·蓋斯勒以及R.C.斯普勞爾。另外,還有一些為聖經特定章節辨惑的文獻材料。[28][29]
一些作者堅持福音書的可靠性,例如克雷格·布朗伯格(Craig Blomberg)著有《福音書的史實可靠性》(The Historical Reliability of the Gospels)[30],馬克·D·羅伯茨(Mark D. Roberts)著有《我們能相信福音書嗎?》(Can We Trust the Gospels?)。[31]
哲學辨惑主要關註上帝存在與否的論證,儘管它不是專門研究這一領域。這樣,它並不着力論證基督教更優於其他宗教,而僅僅是為所有的崇拜創造神(Creator deity)的宗教辯護。創造神的全能(omnipotence)、全知(omniscience)或多或少地被加以強調。一些支持「干涉的」(interventionist)上帝,另外一些人則同等對待上帝的自然神論概念。它們不支持多神教,但是可以被用來描述最開始的上帝創造了其他的神。然而,這一論述也僅僅對最開始的上帝(原始動力(Primum movens)、純粹行動(Actus purus)、不動的動者(Unmoved mover))起作用。
前設論(presuppositionalism)辨惑學宣稱前提是任何哲學立場的根本,基督徒不可能利用某種「中立」的假設向非基督徒論證基督教的原理。[32]前提主義辨惑學主要有兩個主要流派,分屬哥尼流‧范‧泰爾(及其學生格雷格‧巴恩森(Greg Bahnsen)、約翰‧弗雷姆(John Frame))和戈登‧哈登‧克拉克(Gordon Haddon Clark)。
范‧泰爾常引用荷蘭加爾文主義哲學家、神學家(例如D. H. Th. Vollenhoven,Herman Dooyeweerd,Hendrik G. Stoker,Herman Bavinck,and Abraham Kuyper)的作品,但並不總是同意他們的觀點。巴恩森將范‧泰爾研究基督教辨惑學的途徑描述為「指出了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根本原則的分歧」,進而展示非基督徒原則、信念的荒謬性。[33]在實際中,這一派採用了被稱為「關於上帝存在的超越性論證」(Transcendental argument for the existence of God, TAG)的論證方法。
克拉克則認為,宗教經典構成了基督教思想的公理,這點不容置疑,儘管這些經典的連貫性、一致性尚有討論空間。[32]這樣觀點的結果就是上帝的存在無法得到證明,無論是通過經驗的途徑還是通過哲學的論證。在《知識的辯護》(The Justification of Knowledge)中,加爾文主義神學家羅伯特·L·雷蒙德(Robert L. Reymond)認為信徒應當避免嘗試這樣的證明。
道德辨惑學宣稱實際的道德義務責任確實是事實。天主教神學家皮特·克里夫特說:「我們在事實上,真誠地、客觀地有義務行善,而避免作惡。」[34]道德辨惑學強調對於人的罪以及他們需求救贖的論證。這樣的例子可以是喬納森·愛德華茲在其講道中說過的:「罪人在憤怒的上帝手中。」(Sinners in the Hands of an Angry God.)[35]「四個精神法則」(The Four Spiritual Laws)是另一個很好的例子。[36]
許多基督徒認為科學和聖經之間並非互相對立,反而,科學事實支持了基督教辯惑學。[37][38]《天主教教理》(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宣稱:「關於世界與人類起源的問題已經是眾多科學研究的對象,它們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知識……科學發現讓我們對創造者的崇敬之意更加強烈。」[39]例如,神學家、數學家馬蘭·梅森在他的辨惑學著作中將天體體製作為論證的證據,[40]而利瑪竇在中國從事科學辨惑。[41]更近一些時候,大爆炸理論也被用來支持基督教辨惑。[42][43]
一些基督教辨惑家試圖協調基督教和科學在起源問題上的矛盾。神導演化論強調,傳統宗教關於上帝的說教與現代科學關於生物進化的理論之間是兼容的,因為創造者上帝使用了進化來實現他的計劃。丹尼斯·拉穆勒(Denis Lamoureux)在他的《進化的創造:通向進化論的基督教途徑》(Evolutionary Creation: A Christian Approach to Evolution)宣稱:「世界起源的觀點同時符合基督教聖經的宗教信仰以及宇宙的科學理論、進化論。這一觀點主張創造者創立並維護了自然的規律,包括了目的進化論的機制。」[44]
關於基督教-進化論合一的最激進的例子是神學家、考古學家德日進,他希望利用科學來辨惑,[45]不過他的觀點不久就被天主教會譴責。[46]
年輕地球創造論根據聖經認為地球的年齡小於10,000歲,科學並未證明世界的年齡比這個數值更大。年輕地球創造論學者同時也涉獵前面提到的聖經辨惑學的觀點,考慮諸如創世記關於原始歷史的內容(《創世記》第1章第11節參),例如瑪土撒拉的年齡跨度[47][48]、大洪水[49][50]、巴別塔[51][52][53]。
另一方面,古老地球創造論(Old Earth creationism)則相信,聖經中提到的六天創世與認為宇宙有十億年歷史的科學共識能夠和諧共處。根據詩篇(《詩篇》第90篇至第4篇參)、彼得後書(《彼得後書》第3章第8節參),時間「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如果1000這個數字被闡釋為另一個任意大的數字,正如文中暗示的,那麼地球的實際年齡就變成了一個科學的事物,而非宗教辯論。然而,這不是唯一的闡釋,古老地球創造論學者休·羅斯把創世六天的每一天都看作是很長的實際,這樣做是由於希伯來語詞彙yom具有多種釋義以及其他關於創世的聖經章節。[54][55]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