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傳染數(英語: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basic reproductive numberbasic reproduction ratiobasic reproductive rate;符號為 (念為 R noughtR zero),[17])又稱基本再生數,是在流行病學上,指在沒有任何防疫作為介入,同時所有人都沒有免疫力的情況下,一個感染到某種傳染病的初發個案,會把疾病傳染給其他多少個人的平均數。基本傳染數通常被寫成的數字愈大,代表流行病的控制愈難。在沒有防疫的情況下,

  • ,傳染病將會逐漸消失。
  • ,傳染病會以指數方式散佈,成為流行病epidemic)。但是一般不會永遠持續,因為可能被感染的人口會慢慢減少。部分人口可能死於該傳染病,部分則可能病癒後產生免疫力
  • ,傳染病會變成人口中的地方性流行病
更多資訊 部分被人廣泛知悉疾病的 ...
部分被人廣泛知悉疾病的[1]
疾病 傳播途徑
麻疹 空氣傳播 12–18
白喉 唾液 6-7
天花 空氣傳播、 飛沫傳播 5–7
脊髓灰質炎 糞口傳播 5–7
風疹 空氣傳播、 飛沫傳播 5–7
流行性腮腺炎 呼吸道飛沫 10–12[2]
HIV/AIDS 性傳播 4.5 (只算非洲英語HIV/AIDS in Africa) [3]
百日咳 空氣傳播、 飛沫傳播 5.5[4]
SARS 空氣傳播、 飛沫傳播、糞口傳播 2-5[5][註 1]
流行性感冒
1918年流感大流行
空氣傳播、 飛沫傳播 2–3[7]
伊波拉出血熱
西非伊波拉病毒疫症
體液傳播 1.5-2.5[8]
COVID-19 飛沫傳播、接觸傳播、糞口傳播 1.4-3.8 [9]
3.8–8.9(截至2020年6月)[10]
Delta變異株:5.1 [11]
Alpha變異株:4–5 [12]
Omicron變異株:7 [13]
中東呼吸綜合征 呼吸道飛沫 0.5 (0.3 –0.8 ) [14]
普通感冒 呼吸道飛沫 2–3 [15]
水痘 空氣傳播疾病 10–12[16]
關閉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17 sources

有效傳染數

在研究傳染病在人群之中的傳播時,通常使用有效傳染數Effective reproduction number)更加方便。有效傳染數又稱有效再生數,通常被寫成,是估算病毒在一定期間內(t)傳播的能力,常用最近7日的確診個案數來估算;簡而言之,有效傳染數是在基本傳染數的基礎上,考慮到防疫措施之後的結果。在實際防疫過程之中,疫情是否可以得到控制,取決於有效傳染數是否可以持續小於 1。[5]

註解

參考資料

延伸閲讀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