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寨火龍是起源於中國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埔寨鎮客家民間藝術,屬於中國民間藝術舞火龍的一種,是當地民風民俗的重要表徵之一。[1]

簡介

乾隆年間,為慶豐收、迎新歲,埔寨當地鄉民便會出錢出力,購買火藥製造火龍,於元宵之夜在當地一處叫做「龍身崬」的地方舉行火龍煙花晚會,配以燒煙架、燒禹門[註 1]等多個焰火節目。節目常吸引數以萬計來自鎮上或外地慕名而來的民眾前來觀賞。[2][3]

歷史

埔寨火龍在當地民間相傳已有兩百多年[4],且其製作工藝不斷提高。龍身從曾經的七節或九節逐步增至現在的十一節、十三節或十五節,長度可達40餘米;其表演場面蔚為壯觀。[5]

民國三十二年《新修豐順縣誌·卷十六·風俗》載:「元宵各族姓皆祭祖與祠堂,名曰『春祭』。四鄉舞獅,蓋古儺之遺也,元宵迎燈,銀樹火花,鼓吹沸天,極魚龍曼衍之歡。」埔寨火龍是當地世代相傳的祭祀禮儀,同時也是一種驅邪祈福的習俗。埔寨的張氏祖先在乾隆年間從福建省上杭縣遷徙至當地,故有承襲閩南地區以草藤扎「草龍」、赤膊跣足「舞龍求雨」的民俗遺風。[6]

文化地位

埔寨火龍曾多次參加國內外重大慶典活動。2008年6月,埔寨火龍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名錄[6][7]。1998年,廣東省文化廳授予埔寨鎮「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稱號;2000年,埔寨鎮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族民間藝術之鄉」稱號。[1][8]

參考文獻列表

備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