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薩之圍 (1144年)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埃德薩之圍(英語:Siege of Edessa;法語:Siège d'Édesse)是發生在1144年11月28日至12月24日間贊吉王朝對埃德薩伯國首都埃德薩城的圍攻。以埃德薩的陷落告終,該城最終被摩蘇爾與阿勒頗統治者贊吉攻佔。這場戰役成為歐洲發起第二次十字軍東征的直接導火索。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5年3月24日) |
背景

埃德薩伯國作為首個十字軍國家,由布洛涅的鮑德溫於1098年脫離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主力後建立。但該伯國地處四個十字軍國家的最北端,人口稀少且防禦薄弱,長期遭受阿爾圖格王朝、達尼什曼德王朝及塞爾柱突厥人等周邊穆斯林政權的頻繁侵襲。1104年哈蘭戰役慘敗後,伯爵鮑德溫二世與其繼任者庫特奈的喬瑟林雙雙被俘。1122年喬瑟林再度被俘,雖在1125年阿扎茲戰役後伯國稍得喘息,但1131年喬瑟林戰死沙場。其繼任者喬瑟林二世被迫與拜占庭帝國結盟,然而1143年拜占庭皇帝約翰二世·科穆寧與耶路撒冷國王富爾克相繼離世。約翰二世之子曼努埃爾一世繼位後忙於鎮壓兄長們的反叛,耶路撒冷則由富爾克遺孀梅利桑德與幼子鮑德溫三世共治。與此同時,喬瑟林二世與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二世、安條克親王普瓦捷的雷蒙德爆發爭執,最終使埃德薩陷入孤立無援的絕境。

1127至1128年間,贊吉相繼成為阿勒頗與摩蘇爾的阿塔貝格(軍事總督)。通過整合兩城資源,他建立起以自身命名的贊吉王朝,成為穆斯林世界對抗十字軍勢力的新興力量。1130年,贊吉以"聯合抗敵"為名與布里迪王朝結盟,實則藉此擴張勢力。他背信扣押布里迪統治者之子,並出兵佔領戰略要地哈馬。布里迪為贖回繼承人,被迫支付高達五萬第納爾的贖金,此舉極大削弱了該王朝實力。
與此同時,埃德薩伯國因內部分裂與外援斷絕陷入危機。贊吉敏銳捕捉到這一戰略窗口,於1144年率大軍圍攻埃德薩。該城的陷落不僅終結了首個十字軍國家的歷史,更標誌着穆斯林勢力開啟系統性反攻——此事件直接震動歐洲,最終催生出第二次十字軍東征。[1]
圍攻埃德薩
1144年,喬瑟林二世與阿爾圖格王朝統治者卡拉·阿爾斯蘭(Kara Arslan)結盟,試圖遏制贊吉日益擴張的勢力。他幾乎傾盡埃德薩守軍東進支援盟友對抗阿勒頗,此舉造成都城防禦真空。此時贊吉正欲利用耶路撒冷國王富爾克新喪(1143年)的戰略機遇,火速北上圍攻埃德薩,他於11月28日兵臨埃德薩城下。儘管守城軍隊提前獲知敵情並準備固守,但主力部隊的缺失使防禦陷入絕境[2]。
拉丁大主教于格(Hugh of Edessa)、亞美尼亞主教約翰(John)與雅各派主教巴西爾·巴爾·舒姆納(Basil bar Shumna)共同領導守城。兩位東方基督教主教成功阻止本地信徒倒戈。喬瑟林聞訊後撤至圖爾貝塞爾,深知若無其他十字軍國家支援已無力回天。耶路撒冷方面,梅利桑德女王派遣希耶爾的馬納塞斯(Manasses of Hierges)、米利的腓力(Philip of Milly)與布爾的埃利南(Elinand of Bures)率軍馳援,而安條克親王普瓦捷的雷蒙德因正與拜占庭帝國在奇里乞亞交戰,拒絕施援[3]。
贊吉察覺城防空虛,立即實施全面包圍。他架設攻城器械並開挖地道,同時獲得庫爾德與土庫曼援軍支持。缺乏守城經驗的埃德薩居民雖奮力抵抗,卻未能有效佈防眾多城塔,更不諳反地道戰術。12月24日,"時辰門"(Gate of the Hours)附近城牆因地道爆破轟然坍塌,贊吉大軍湧入屠戮未能逃入內堡的民眾,數千人在混亂中遭踩踏窒息而亡,包括大主教休。贊吉雖下令停止屠殺,但所有拉丁戰俘仍被處決,本地基督徒則獲准自由生活。12月26日內堡守軍投降,贊吉任命其將領扎因·丁·阿里·庫楚克(Zayn ad-Din Ali Kutchuk)為總督,承認倒戈效忠的巴西爾主教管理基督教社群[4]。
後續
1145年1月,贊吉攻佔戰略要衝敘呂奇(Saruj)並圍攻比雷吉克(Birejik),但耶路撒冷援軍及時抵達與約瑟林二世會師。此時贊吉獲悉摩蘇爾發生動亂,遂急返平亂。伊斯蘭世界將其尊奉為"信仰捍衛者"(defender of the faith)與"勝利之王"(al-Malik al-Mansur),詩人伊本·凱薩拉尼(Ibn al-Qaysarani)更以韻文頌詩讚其功績[5]。儘管十字軍擔憂其進一步攻佔埃德薩殘部或安條克公國,但贊吉未再發動大規模攻勢。約瑟林二世以幼發拉底河西岸的圖爾貝塞爾(Turbessel)為據點,勉強維持伯國殘餘統治,然而其領土仍被穆斯林逐步蠶食或轉售拜占庭[3]。
1146年,贊吉在圍攻賈巴爾堡(Qalat Jabar)時遭奴隸刺殺,其子努爾丁(Nur ad-Din)繼承阿勒頗。同年10月,約瑟林二世趁亂突襲埃德薩,一度收復除內堡外的城區。但由於缺乏其他十字軍國家支援,其倉促組織的遠征軍在11月遭努爾丁擊潰。約瑟林試圖為城中亞美尼亞基督徒開闢逃生通道,但突圍行動失敗。努爾丁軍隊對逃亡民眾展開屠殺,倖存者悉數淪為奴隸[2],埃德薩的基督教社群至此遭遇滅頂之災。
埃德薩陷落的消息震動歐洲,安條克親王普瓦捷的雷蒙德早在1145年便派遣使團(包括賈巴拉主教休)向教宗尤金三世求援。1145年12月1日,尤金三世頒佈教宗詔書《Quantum praedecessores》,正式號召發起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此次行動由法國國王路易七世與德意志國王康拉德三世率領,但因錯誤決策進攻大馬士革而非埃德薩導致第二次東征以慘敗告終,埃德薩終未光復[6]。努爾丁則借勢鞏固勢力,其統治為後來薩拉丁整合穆斯林力量、收復耶路撒冷埋下關鍵伏筆。[4]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