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法国作家(1896-1970)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埃爾莎·特里奧萊(法語:Elsa Triolet;法語:Эльза Триоле;1896年9月12日—1970年6月16日),出生時為埃拉·尤里耶芙娜·卡甘(俄語:Элла Юрьевна Каган)[1],是一位法國作家。
埃爾莎·特里奧萊出生於莫斯科猶太人家庭,雙親為律師和音樂教師。她和姐姐莉莉婭·尤里耶芙娜·布里克(Лиля Юрьевна Брик)獲得極好的教育,能講一口流利的德語和法語,並精通鋼琴。艾爾莎畢業於莫斯科大學建築系。
埃爾莎·特里奧萊喜歡詩歌,於1915年協助未來派詩人及藝術家弗拉基米爾·馬雅可夫斯基。當她邀請馬雅可夫斯基回家後,馬雅可夫斯基瘋狂地愛上已經嫁給約瑟夫的姐姐莉迪婭。艾爾莎是第一個將馬雅可夫斯基的詩以及其他文章翻譯到法國的作家。
1918年,俄國內戰開始後,艾爾莎與法國騎兵軍官安德烈結婚,之後移民到法國,但是莉迪婭感到傷心欲絕。後來她與安德烈離婚。
1928年,艾爾莎認識法國作家路易·阿拉貢,他們之後結婚,同居42年。她促使阿拉貢加入法國共產黨。
1944年,埃爾莎·特里奧萊是第一位被授予龔古爾文學獎的女作家。
1970年,埃爾莎·特里奧萊因心臟病發作於Saint-Arnoult-en-Yvelines去世。
2010年,法國郵政總局發行郵票紀念埃爾莎·特里奧萊。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