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子德日建築群,位於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坊子德日建築群 |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 |
地址 | 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 |
分類 |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
時代 | 1898~1945年 |
編號 | 7-1777-5-170 |
認定時間 | 2013年 |
2006年12月7日,公佈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2013年5月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現存166處德日建築,其中103棟德國建築,另存有德建火車站、膠濟鐵路等鐵路設施,以及德建礦井等炭礦遺址。此外還有萬和樓等民國建築。
歷史
坊子地區早在乾隆年間已探明煤礦[3]。1898年,德國與清政府簽訂《膠澳租界條約》,條約規定允許德國在山東境內修築兩條鐵路,並且「德商享有鐵路沿線兩側30里以內的開礦權」。此後德國組織成立華德礦務公司,對坊子煤炭儲量進行勘探,共探得坊子煤炭儲量350萬噸[4]。
1899年德國人建設膠濟鐵路,正線繞彎經過坊子。
1901年9月,德國在坊子開鑿第一口煤井。
1902年6月,德國人修建的坊子火車站開通運營。
1905年,德國人在三馬路西段建立天主教堂和修女院。
1914年9月,德日開戰。同年9月25日,德國人退出坊子煤礦。9月28日,日軍侵佔坊子煤礦。戰後日本以戰勝國身份強行接管了德國在坊子的一切權益。
1922年2月4日,中日兩國在華盛頓簽訂《山東懸案解決條約》,坊子煤礦歸還中國。同年12月,日軍撤走。1938年重新侵佔[3],持續到1945年日軍投降,期間設立了郵電局等設施以及各類洋行[5]。
隨着炭礦的開採、鐵路的開通,工商業日趨繁榮。至抗日戰爭前夕,坊子已有大大小小商店百餘家,馬路也隨之增多,有了二、三、四馬路。至1948年解放時,坊子鎮已有大小店鋪、旅社、作坊等230餘家,號稱「南北三條馬路,東西十里洋場」[5]。
坊子火車站
車站位於安丘路、一馬路交匯處,高10.8米,佔地面積527.87平方米,是當時膠濟鐵路沿線56個車站中的4個高級車站之一(另三個為青島、濟南、張店)。建成之初具有旅客和貨物運輸、機車車輛檢修、蒸汽機車上水上煤、電報接收發送和警務警備等功能。
1984年,膠濟鐵路複線改造,因部分線路改道調直,不再承擔煤炭運輸重任的坊子站退出膠濟鐵路正線,變為支線終點車站。坊子以東原膠濟鐵路逐漸被拆除[8]。
坊子礦井
1898年4月27日,德地質工程師斯美德帶領廣東人黃國香到坊子一帶首次勘探,採煤取樣[3]。
1898年9月8日,德國在坊子投建了第一口豎井,取名坊子豎坑。後因井址不理想,1901年9月18日,井址東移1公里重新建井,仍沿舊名。1902年開始採煤。
此後德國人在坊子先後開鑿了安妮豎坑(1904年)和敏娜豎坑(1905年)。到1911年,坊子煤礦的礦區總面積已經擴大到528平方公里,成為當時全國煤田面積最大的礦區之一[5]。
礦井工礦設備和機器全部由德國進口,當時在山東是最為先進的機械設備。
現狀
包含了建築群的坊茨小鎮歷史文化街區對外開放。現有德建坊子站站房、德軍司令部、德國軍隊醫官高級住宅等建築已修復完善。軍醫院等建築年久失修,目前處於封閉修繕中。該地區長期作為坊子鎮居民生活區域[9],有周邊居民的居住建築增建。
礦井遺址現經山東新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為炭礦博物館,位於北海路長寧路交匯處以南。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