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國際聯盟常任理事國是國際聯盟行政院的永久成員國,可不經年度選舉即可列席行政院的國家。除非被開除出或自動退出國際聯盟,否則即擁有行政院的永久席位。
部分國家曾有機會成為常任理事國,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成為常任理事國。1925年,德國和前戰勝國簽署了洛迦諾條約達成領土和解。次年德國申請加入國聯並要求擁有行政院常任理事國席位,見此情況巴西、西班牙與波蘭也提出要同時獲得常任席位,但遭到行政院主要大國的拒絕。於是巴西與西班牙威脅要在德國入聯的問題上行使否決權,與此同時比利時、中國也順勢提出要爭取常任席位,德國外交部長施特雷澤曼表示若有除德國以外的任一國家也成為常任理事國的話,德國則將放棄加入國聯,瑞典代表也聲明他將對除德國以外的所有常任席位申請都投反對票。經過反復協商後行政院決定接納德國入聯並取得常任席位,還決定將原來6個非常任理事國席位增至9個,而其中的2-3個席位經大會三分之二多數同意可以打破不得連續當選的限制,即所謂「半常任理事國」,並表示波蘭、西班牙或巴西可以得到這種介於大國和小國之間的特殊地位。波蘭接受了補償方案,西班牙跟巴西拒絕妥協隨即退出了國聯(西班牙的德里維拉政府在兩年後也接受了方案)[1][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