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陀羅(Indra,/ˈɪndrə/;梵語:इन्द्र)是印度教中的提婆和Svarga之王。[1] 他與天空、閃電、天氣、雷聲、風暴、雨水、河流和戰爭有關。[2][3][4][5]
因陀羅是《梨俱吠陀》中被提及最多的神祇。[6] 他因其作為秩序之神的地位而受讚譽[1],並殺死阻礙人類繁榮和幸福的弗栗多。因陀羅消滅了弗栗多和他的「欺騙勢力」,從而帶來了雨水和陽光,成為人類的拯救者。[5][7]
因陀羅的重要性在後吠陀印度文學中逐漸減弱,但他仍在各種神話事件中發揮重要作用。他被描繪成一位強大的英雄。[8]
根據《毘濕奴往世書》,因陀羅是眾神之王的稱號,它改變了每一個Manvantara,即印度教宇宙觀中的循環週期。每個Manvantara都有其因陀羅,當前Manvantara的因陀羅被稱為 Purandhara。[9][10][11][12]
因陀羅也出現在佛教(巴利語:Indā)[13][14]和耆那教[15]神話中。在佛教傳統的輪迴教義中,因陀羅統治著備受追求的Devas領域。[16] 然而,與後吠陀印度教文獻一樣,因陀羅也是一個被嘲弄的對象,在佛教文獻中被貶至儀式性地位[17],被表現為一位遭受重生的神。[16] 在耆那教傳統中,與佛教和印度教不同,因陀羅不是眾神之王,而是居住在Svarga-Loka的超人類之王,並且是耆那教重生宇宙論的一部分。[18] 他也與配偶舍脂一起出現,慶祝一位蒂爾丹嘉拉生命中的吉祥時刻,暗示他們虔誠地標記耆那教信徒的靈性之旅。[19][20]
他大致相當於希臘神話中的宙斯或羅馬神話中的朱庇特。因陀羅的力量與其他印歐神祇類似,如奧丁、霹隆、伯庫納斯、Zalmoxis、塔拉尼斯和索爾,它們都是更大的原始印歐神話的部份。[5][21][22]
因陀羅的肖像顯示他揮舞着他的金剛,並騎着他的Vahana愛羅婆多。[23] 因陀羅的住所位於Svarga的首都Amaravati,儘管他也與須彌山有關。[16][24]
名稱
因陀羅,梵文全名為「Śakro devānām indraḥ」,音譯為「釋提桓因陀羅」、「釋提桓因達羅」。
- 釋迦(Śakra),在梵語中為能夠的意思。提婆(devā),為天人、神明的意思。因陀羅(Indra)意思則為「最勝、最優秀、最優越、征服、王者」。因此,其全名意思為「天界諸神最有能力的主宰」。
傳說
因陀羅是女神阿底提的兒子,為阿底提耶諸神之一。他們的父親一般認為是生主迦葉波。根據不同的傳說,他也被認為是出身阿修羅神或是提婆神。
他征服人間和魔界無數敵手,降服太陽、殺死延續季風雨的天龍弗栗多。在《梨俱吠陀》1.32記載因陀羅最廣為人知的故事:他與弗栗多的決鬥(vRtrahatya)。傳說巨蛇弗栗多阻擋了地下的水流出來,導致嚴重的旱災。因陀羅喝下三大杯祭禮中所奠蘇摩酒來提高其戰鬥能力,準備與巨蛇交戰,並用金剛杵(雷電)殺死了弗栗多和它母親檀奴,釋放被堵住的水流。他的盟友有駕雲降雨的樓陀羅(暴風神)、雙馬童以及毗濕奴。
現代研究
在北歐神話和祆教中可以找到類似的故事。神話比較學家普遍認為,在《波斯古經》的三頭龍Aži Dahāka(因同為邪惡化身,後來與波斯暴君蛇王札哈克,兩者形象合而為一)被名喚Thraetaona的勇士所殺的故事,與因陀羅與弗栗多的情節相結合,必是古印歐人史前文化的一部分。
資料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