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界梵語दस धातवः羅馬化:dasa-dhātavaḥ),又名十法界佛教天台宗術語[1],將所有眾生分十種,分別指:諸佛法界菩提薩埵辟支佛阿羅漢天道、人間、阿修羅、旁生、餓鬼地獄法界。前四者稱為四聖,後面六者稱為六凡,合稱為四聖六凡六凡四聖[2]

favicon
2 sources

聖凡之別

佛教認為,十法界中聖人與凡夫的差別,在於能否解脫煩惱繫縛及生死輪迴,最後證入涅槃

四聖

四聖(梵語catur-ārya,「四-趨果向」),又名四聖境、四聖道、四聖趣(趣趨),已經修行證得果位,不受後有,免於生死輪迴。四聖法界分別是:

  • 佛法界、佛道:以諸佛三覺之法則,而在諸佛「方行具足」、「雙足」之境界。
  • 菩薩法界、菩薩道:以菩薩自覺覺他之法則,而在菩薩二行成就之境界。
  • 辟支佛法界、緣覺道:其中包含獨覺辟支佛,以緣覺觀因緣之法則,而在緣覺悟涅槃之境界。
  • 阿羅漢法界、羅漢道:以阿羅漢修四諦之法則,而在阿羅漢證得涅槃之境界。

六凡

六凡(梵語ṣaḍ-gatīḥ,義爲「六-趨果向」),又名六凡境、六凡道、六道、六趣(趣趨)。六凡仍在生死輪迴中流轉不息,分別是:

  • 天道法界、天道:以天上善禪定之法則,而在天樂勝身勝之境界。
  • 人間、人道:以人中善之法則,而在人苦樂夾雜之境界。
  • 修羅法界、修羅道:以修羅下善好鬥之法則,而在修羅戰鬥之境界。
  • 畜生法界、畜生道:以畜牲下惡之法則,而在畜牲舌啖之境界。
  • 餓鬼法界、餓鬼道:以餓鬼中惡之法則,而在餓鬼飢餓之境界。
  • 地獄法界、地獄道:以地獄上惡之法則,而在地獄極苦之境界。

十界互具

「十界互具」是天台宗一念三千」理論的基礎。[3] 智顗大師認為佛界至地獄界等十界「互相具備其他境界」,也就是說任何一界都各自包含着十界的存在,進而形成「百界」。[4]這是因為眾生之一念心能造十界之因果、必與十界中之某一法界相應,如瞋念與地獄界相應、人倫道德與人界相應等,[5]由此地獄眾生若佛性顯現即可解脫成佛,佛身亦可以九界之心化現濟眾聖業。[6]

因「十界互具」概念出自造論,無論明文,故常遭質疑。智顗表示這是「隨義立名」[7],天台宗亦僅以此說為別教方便說法,認為實際上佛界為平等之真理,其餘九界為需要斷破的妄,稱為「緣理斷九」。[8]

favicon
6 sources

註釋

相關條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