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四川汽車製造廠(簡稱「川汽」)為中國重慶雙橋區(今雙橋經開區)的一家重型汽車製造廠。2007年迄今為上汽依維柯紅岩公司

建立

1959年中國通過摩洛哥進口了一批貝利埃重型汽車。1963年12月13日到1964年2月29日,周恩來總理率團包租荷蘭航空飛機,55天訪問亞非歐十四國。在訪問摩洛哥時,參觀了法國貝利埃公司在當地設置的卡車裝配廠。1964年中國與法國正式建交。1964年4月四川省決定利用下馬停建的宜賓高壓電器廠的廠房,建設宜賓汽車製造廠一機部汽車工業局副總工程師胡亮為首的中國代表團訪法後,1964年5月27日提交了《呈報與法國貝利埃汽車公司談判情況的報告》。一機部協同總後勤部車船研究所對貝利埃提供的汽車資料展開研究;一機部汽車工業局派出數個工作組奔赴全國調查貝利埃汽車使用情況。1964年8月一機部上報了《引進法國貝利埃GBU15、GLM、T25、TCO等四個車型技術的意見》。1964年10月國務院批准(64)國計字502號文,組建四川汽車製造廠,接收貝利埃汽車技術,年設計生產能力為GBU15 6噸越野車400輛、T25 (4×2 25噸重型礦用)自卸卡車50輛、GLM民用型12噸級載重汽車法語Berliet_GLR200輛、TCO大型50噸鞍式牽引車400輛。1965年1月開始,中法就引進貝利埃重型汽車技術展開了多輪談判。1965年3月,一機部指令長春汽車研究所援建重慶重型汽車研究所,在法國技術資料交付前,先行對國內的貝利埃GBU15樣車進行零部件測繪和製造工藝設計。[1]1965年4月,一機部指令濟南汽車製造廠派出技術骨幹會同宜賓重型汽車製造廠做技術引進「落戶」前的準備工作和建廠。1965年6月3日簽訂了《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和法國貝利埃汽車公司就四款貝利埃重型汽車技術專利轉讓合同》,四個基本車型和相配套的三種發動機,金額850萬美元;貝利埃汽車公司出面幫助從西歐六國引進生產線所需機床設備78台,共計610萬美元。[2]

1965年2月,為統一領導重慶重型汽車基地建設,一機部批准組建中國汽車工業公司重慶分公司,黨委書記馬烈,轄川汽、改建擴建配套的綦江汽車配件廠(即綦江齒輪廠)、重慶汽車配件廠、重慶紅岩汽車彈簧廠、重慶油泵油嘴廠、重慶汽車發動機廠(配套生產源自法國NCL140型號的6140型柴油機)、貴州汽車廠,總投資1.8億元,形成了完整的重型汽車生產、科研基地。1965年7月,宜賓汽車製造廠廠址改在大足縣郵亭區高家店(成渝鐵路郵亭鋪站),廠名定為四川汽車製造廠。為一機部三線建設大型骨幹企業。由一機部長春工廠設計處設計。8月20日一機部部長段君毅現場視察認為不符合三線建設原則,最後確定廠址為大足縣郵亭區雙路人民公社龍星大隊彭家院子巴岳山麓。1965年10月1日建廠奠基,正式開工。從第一汽車製造廠南京汽車製造廠北京汽車製造廠濟南汽車製造廠、杭州發動機廠、武漢鍋爐廠內遷技術骨幹1020人,以及解放軍復轉軍人、大中專畢業生,共計2000多人。設計年產重型越野車1050輛。總投資8924萬元。1966年1月,川汽與中國汽車工業公司重慶分公司合併為四川汽車製造總廠,川汽內部生產單位改稱湖濱汽車總裝廠、湖濱底盤廠、湖濱工具機修廠、湖濱鑄鋼廠。

1966年,一機部安排綦江齒輪廠試製CQ290型首批樣車。1966年6月15日,引進GBU15車型(即貝利埃摩洛哥工廠生產的GCH車型)的第一輛8噸級6×6軍用重型越野車「紅岩CQ260」在綦江齒輪廠試製成功,為重型牽引車,越野能力和涉水通過性強。當年底2台樣車在部隊完成兩萬公里行駛試驗,不能滿足炮兵戰術使用要求。紅岩CQ260於1968年初改型為CQ261生產出第一批樣車,為6×6,載重10噸,牽引6噸。CQ261經持續改進後1970年7月試製出第二批樣車,1971年7月小批量生產。1984年10月,作為海軍導彈牽引車參加了國慶35周年大閱兵

Remove ads

下放四川省

汽車製造廠1968年基本建成投產。1971年2月由一機部下放給四川省,黨政關係由重慶市領導,生活供應、社會治安由江津專區大足縣管理。1972年8月,四川省行文,撤銷重慶分公司,改稱大足汽車製造總廠。1975年6月5日,四川省革委會決定,大足汽車製造總廠更名為大足汽車製造廠,簡稱「大汽廠」。1977年3月26日重慶市委決定組建6廠1所參加的四川重型汽車製造公司歸口重慶市委工交部領導。1978年設計產能調整為800輛。1979年年產汽車500輛。1980年8月8日一機部批准恢復四川汽車製造廠廠名。

加入重汽集團

1981年1月,國家為徹底改變汽車工業「缺重」局面,解決重型汽車工業低水平發展狀況,打破地區和部門界限,按照專業化協作和經濟合理的原則,籌組重汽聯營。1983年3月29日在濟南市組建了重型汽車工業聯營公司,為中央直屬企業。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方劼。[3]重型汽車工業聯營公司轄直屬單位八廠一所,[4]即:

  • 濟南汽車製造總廠
  • 四川汽車製造廠
  • 綦江齒輪廠
  • 重慶汽車發動機廠
  • 重慶汽車配件製造廠
  • 重慶紅岩汽車彈簧廠
  • 重慶油泵油嘴廠
  • 杭州汽車發動機廠
  • 重慶重型汽車研究所

經批准第一批參加聯營公司的有陝西汽車製造廠、陝西汽車齒輪廠、合肥淝河汽車製造廠、青島汽車制配廠、株州汽車齒輪廠。還有濰坊柴油機廠。重型汽車工業聯營公司從奧地利斯太爾公司全套引進斯太爾91系列重型汽車整車製造技術,總投資11.58億元。

1983年8月,參照3320卡車技術,仿製18噸級「紅岩CQ 30290」公路載重汽車。1985年4月,採用斯太爾技術的「紅岩CQ19210」第二代軍用重型載重汽車下線,載重10.5噸,最大功率210馬力。 1985年末,四川重型汽車製造公司有職工1.69萬人,總產值2.58億元,利潤4000萬元。其中四川汽車製造廠職工4868人,年產655輛,散件組織斯太爾160輛,總產值1.15億元,利潤1300萬元。1966年至1985年四川汽車製造廠累計生產4471輛,總產值6.57億元,利潤3776萬元,4個系列16種基礎型號。[5]

1986年12月20日,以川汽主導,成立「紅岩重型專用汽車工業聯營公司」。

1990年,經國務院批准,以重型汽車工業聯營公司為主,聯合其他經營實體,組建中國重型汽車集團公司(重汽集團)。

1994年6月,川汽發起組建四川紅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2月紅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暫停運轉。1997年1月紅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解散。

Remove ads

改制與關停

2000年7月國務院第74次常務會議決定解散中國重型汽車集團公司,一分為三下放給山東省、陝西省、重慶市。2000年12月28日重汽集團在渝企業,以四川汽車製造廠改制為母公司,以綦江齒輪廠重慶康明斯發動機有限公司(中方股權)、重慶卡福汽車零部件有限責任公司、重慶紅岩汽車彈簧有限責任公司、重慶紅岩專用汽車製造廠等九個企業為子公司組建的具有母子公司體制的大型企業集團重慶重型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4年紅岩銷量首次突破1.8萬輛。2005年重組改制為重慶機電控股(集團)公司所屬重汽板塊。2007年與上汽集團依維柯公司三方合資成立上汽依維柯紅岩公司

至2011年雙橋基地總裝線徹底關停時,四十五年累計生產了221916輛紅岩汽車。雙橋基地成為零部件主要的生產基地,產品為紅岩車橋、ZF轉向器。整車生產改在重慶市兩江新區要地的渝北基地。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