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野熊野國立公園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吉野熊野國立公園(日語:よしのくまのこくりつこうえん),是位在日本奈良縣、三重縣、和歌山縣的國立公園。1936年2月1日成立。總面積61,406公頃,其中過半在奈良縣。

概要
從紀伊半島的中央部至南岸,包含山嶽、河川、海岸的廣大公園。
大致上分成3部分,以吉野、大峰山為中心的山嶽部、熊野川和支流北山川流域構成的河谷部、熊野灘沿岸和那智山一帶構成的海岸部。
面積
- 面積 - 59,793ha (陸域部分)
- 三重縣 - 16,982ha
- 奈良縣 - 31,313ha
- 和歌山縣 - 11,498ha
- 公園區域 - 59,798ha(奈良縣31,313ha、三重縣16,982ha、和歌山縣11,503ha)
- 特別保護地區 - 4,308ha(奈良縣3,308ha、三重縣885ha、和歌山縣115ha)
- 特別地域 - 15,787ha(奈良縣6,588ha、三重縣4,744ha、和歌山縣4,455ha)
- 普通地域 - 39,703ha(奈良縣21,417ha、三重縣11,353ha、和歌山縣6,933ha)
年表
- 1936年2月1日 - 被指定為吉野熊野國立公園。
自然



山嶽部可分為大峰山脈(大峯山脈)與大台原一帶(台高山脈)。地質上主要是由古生代、中生代變質岩等構成的山嶽地帶。 山嶽部北端是以佛教史跡與寺院、賞櫻聞名的吉野山。從此往南是標高1914.6m的八劍山(佛經岳)、山上岳、大普賢岳、彌山、釋迦岳、涅槃岳等山嶽。這些山嶽在古時是被稱做大峯奧駈道的修驗道場所,有許多相關社寺與文化財、史跡。此外,熊野三山(熊野本宮大社、熊野速玉大社、熊野那智大社)在2004年7月1日登錄為世界遺產「紀伊山地的聖地及朝聖路」。
大台原是標高1500m左右、日本國內少見的非火山性隆起準平原。除了有廣大的日本山毛櫸與唐檜等原生林,還有鹿、髭羚等大型哺乳類及眾多鳥類、兩棲類、昆蟲類棲息。此地是知名的石楠花生長地,但受到鹿群大量覓食。


紀伊半島是日本著名的多雨地帶,構成河谷部的熊野川與其支流北山川皆源自於大峰山脈與大台原。北山川的中下流域有陡峭的峽谷,而九里峽往上的溪谷稱做瀞峽(どろきょう)。瀞峽從下游開始分別為下瀞、上瀞、奧瀞。位於下瀞上游的瀞八丁為國家特別名勝。與熊野川本流匯合後至新宮市內千穗峯一帶可見懸崖峭壁和瀑布。
- 熊野川
- 北山川
- 瀞峽 - 瀞八丁、上瀞、奧瀞



海岸部受到海蝕與地質活動影響,可見變化多端的自然奇觀。海岸部景觀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部分。尾鷲至鬼城 (日本)的三重縣部分為溺灣,而鬼城至新宮的七里御濱則是有直線防風林的礫石灘。
新宮經勝浦灣至本州最南端的潮岬屬於溺灣,可見發達的海蝕地形(海蝕洞、海蝕崖)。
此區受到熊野灘、枯木灘外的黑潮影響,氣候較為溫暖,在常綠闊葉樹林(照葉林)可見海金沙葉蓮座蕨、栗蕨等亞熱帶植物。
串本附近海域有優美的海中景觀,是日本第一座海岸公園。除了有石珊瑚與熱帶魚,潮岬周邊及二木島附近有廣大的珊瑚群。
那智勝浦內陸的那智山一帶有自然林那智原始林、日本三名瀑之一的那智瀑布。其中,那智瀑布自古以來被視為神體,是庶民自然信仰的對象。
2015年9月24日起,和歌山縣內兩座縣立自然公園(熊野枯木灘海岸縣立自然公園、田邊南部白濱海岸縣立自然公園)併入吉野熊野國立公園。千里濱(南部町)、天神崎、神島、奇絕峽、蟇岩群(田邊市)、三段壁、千疊敷、志原海岸(白濱町)、江須崎、黑島、枯木灘海岸一帶(周參見町)等都劃入國立公園內。
景點
集團設施地區、遊客中心
參考資料
關連項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