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極體(英語:ylide或ylid,音:/ˈɪlɪd/),又音譯作葉立德,指的是一類在相鄰原子上有相反電荷的中性分子。偶極體在有機化學,尤其是有機合成中有很多應用。一般來說,偶極體能以共振式表示,其中一個共振雜化體具有雙鍵:
「偶極體」的各地常用名稱 | |
---|---|
中國大陸 | 𬭩內鹽、葉立德 |
臺灣 | 偶極體 |
實際的電子分佈取決分子的具體性質。
類型
- 最常見的偶極體是磷偶極體。威悌反應中即是用磷偶極體與羰基化合物反應製得烯烴。通常磷上的正電荷被三個取代的苯基所穩定,而碳則與兩個烷基相連。根據磷偶極體的穩定性不同,大概可將其分為兩類:穩定的一類只與醛反應,而不穩定的一類則與醛和酮都反應。
- 約翰遜–科里–柴可夫斯基反應中,硫偶極體被用於合成環氧化合物。
- 含氮的亞甲胺偶極體具有以下結構:
其中R1,R2是吸電子基。這類偶極體可用N-取代的吖丙啶開環或α-氨基酸與醛縮合製得。穩定碳烯具有以下結構:
- 具有R3P+-N−R結構的疊氮膦被用於施陶丁格反應中。
- 一般認為Tebbe試劑具有部分鈦偶極體的性質。
反應
除了威悌反應之外,很多偶極體還是1,3-偶極體,可以進行1,3-偶極環加成反應。如亞甲胺偶極體與富勒烯進行普拉托反應。
參考資料
Remove ads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