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官(日語:弁官べんかん Benkan)是日本律令制度下,朝廷最高機關太政官中的職務,所謂的弁,就是判,即判斷、判定的意思。辨官唐名為「尚書」又稱「六座」(大中少弁正員共六人)[1],分為:左大辨、左中辨、左少辨、右大辨、右中辨、右少辨,官位為四等官中的判官相等。辨官與其下屬組成辨官局,分為左辨官局與右辨官局,左辨官局處理中務省式部省治部省民部省事務,右辨官局處理兵部省刑部省大藏省宮內省事務。

favicon
1 sources

職掌

辨官主要職責是監督各省,包括處理政府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糾紛的裁決、文書處理、對公務缺失進行責任判定、各部門的夜間值班和各國(令制國)的官員在中央的朝見集會安排。[2]由於辨官實際掌控、監督各省,其地位高於少納言,若同級的辨官有缺席時,可以代為處理政務,如左大弁不在時右大弁即可代為處理左弁官局中左大弁所負責之勤務。在《養老令》中關於辨官規範如下[3]

『大弁』(從四位上
  • 《養老令·職員令》:「左大弁一人。【掌。管中務、式部、治部、民部受付庶事糾判官內署文案勾稽失知諸司宿直。諸國朝集若右弁官不在。則併行之。】右大弁一人。【掌。管兵部、刑部、大藏、宮內,余同左大弁】。」
定員為左右各1人,稱為「左大弁」「右大弁」,是相當重要的職位,各個部門之間的糾紛皆由大弁來進行裁決、接受上級委託處理的政務,並為之擬定各項文書、對公務缺失進行責任判定、管理及監督各部門的夜間值班和各國的官員在中央的朝見集會。由於大弁負責整個太政官內的所有文書處理,因此若沒有良好文學素養就無法擔任此職位,因此時常以「參議」兼任這個職位。唐名稱之為「大丞」。
『中弁』(正五位上
  • 《養老令·職員令》:「左中弁一人。【掌同左大弁】右中弁一人。【掌同右大弁】。」
定員為左右各1人,稱為「左中弁」「右中弁」,同樣是判官,只是品級地位比較低,因此其職責與大弁相似。負責諸如敕詔起草等各項文書工作,因此要擔任該職,多是儒學者或是大學寮出身的文章生,其唐名稱之為「中丞」、「司郎中」。
『少弁』(正五位下
  • 《養老令·職員令》:「左少弁一人。【掌同左中弁】右少弁一人。【掌同右中弁】。」
定員為左右各1人,稱為「左少弁」「右少弁」,同樣是判官,只是品級地位比較低,因此其職責與大弁、中弁相似。負責諸如敕詔起草等各項文書工作,因此要擔任該職,多是儒家學者或是大學寮出身的文章生,其唐名稱之為「司郎少丞」。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定員

最初辨官設置六員,之後增設2名權官日語権官--權左中弁、權右中弁,達到八員,合稱「八弁」,但後來實務上權官只設置1人,故又稱「七弁」,在平安時代中期大多任命權左中弁,院政時期大多任命權右中弁。

任用與升遷

因為辨官的職位需要精通實際事務,所以在被任命為少弁之後,就按照順序升遷,大多數一路晉升至大弁,有一部分少弁升遷後不再擔任辨官,或沒有擔任少弁直接成為中弁,但沒有擔任中弁而直接晉升大弁是很罕見的。左大弁、右大弁通常由參議兼任,反過來擔任大弁也是晉升參議的資格,一些長期擔任中弁的官員會被破格提拔為參議。

另外,非參議的大弁、中弁經常兼任藏人頭,少弁、中弁經常兼任五位藏人,同時兼任五位藏人、檢非違使佐、少弁 (或中弁)的官員被稱為「三事兼帶日語三事兼帯」,這對中層實務官吏來說是極高的榮譽。在平安時代前期辨官也會兼任近衛府官員。到了在朝廷勢力衰退的室町時代戰國時代,慣例上由辨官兼任藏人,待升遷至大弁兼任參議時辭去藏人;此時期辨官被家格名家日語名家 (公家)羽林家公家佔有。[4]

favicon
1 sources

辨官局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