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4′54″N 120°20′39.5″E

Thumb
1941年重修清溪庵上樑紀念

台東鎮玉皇廟,又稱下村廟清溪庵台東大廟,是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的一座道教寺廟,原址在台東道口路、姜溝路路口西側,可能是青島市中心範圍內已知最早的宗教建築,現已不存。

歷史沿革

關於玉皇廟的初建時間,有說法稱可追溯到元朝末年,但關於該廟的可考史料最早可上溯至明代,屬道教全真華山派。德租時期的地圖能看到該廟的存在,一般以德文標為「Tempel」(廟宇)。1941年廟宇重建。1952年「掃除封建迷信」的運動中廟宇的宗教活動停止,神像被毀。文革時大殿、山門等部分被拆毀,僅剩東西兩組廂房。廟址先後成為台東半導體零件廠廠房、台東區文化館、台東區少年宮的活動場地。90年代台東區撤銷,廟址改為市北區文化館和市北區少年宮。2005年6月僅剩的兩組廂房連同附近建築一併被拆除[1]

2008年3月29日,道口路9號工地(玉皇廟原址)上發現了兩塊功德碑,長2.4米,寬0.98米,一塊碑上刻有「萬善同歸」字樣,另一塊刻有「百世流芳」,同時刻有趙琪所撰碑文「重修清溪庵碑記」,年代均為1941年[2]

結構

該廟坐北朝南,東鄰楊家村,南臨清溪河,故有「清溪庵」之名。廟門內為青龍白虎殿,廟內與傳統廟宇結構相同,為四合院式天井,正殿供奉玉皇大帝,西殿供奉太上老君,東殿供奉關帝聖君[3]

玉皇廟蘿蔔會

每年農曆正月初九為玉帝生日,玉皇廟廟會三天。廟會正值立春,民間有吃蘿蔔之習俗,稱為「咬春」,故廟會上買賣蘿蔔者甚多,久而久之,玉皇廟廟會便有「蘿蔔會」之稱。每值廟會,玉皇廟內香火旺盛,周邊遼寧路、威海路、台東一路、桑梓路人頭攢動,甚是熱鬧。五十年代後廟會停止。1991年市政府為招商引資、搞活經濟,恢復蘿蔔會,並將其與元宵山會合併,每年無固定舉辦場所,但自2010年起蘿蔔會回到玉皇廟附近的昌樂路(即「青島文化街」)舉辦[3][4]

關於清溪河

清溪河又名小清河、清水河、溪水河,因流經楊家村,德租時期地圖統一標為「Yang tschia tsun Fluß」(楊家村河),後來因幹流中下游與昌樂路平行,又被稱為「昌樂河」。該水體自太平山北麓發源,河道走向大致為今聚仙路、桑梓路、道口路、昌樂路。由於城市化進程,該河徑流量大幅減小,干支流大部分也已被填埋或人工改為地下徑流。該河原本在今昌樂路、大港緯五路路口附近匯入膠州灣,由於上世紀末大港填海造陸,改為在大港港區內匯入海泊河。原入海口以下河段現為地表徑流。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