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帝王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古帝王图

古帝王圖,又稱歷代帝王圖列帝圖十三帝圖古列帝圖卷古帝皇圖卷,是由中國時期畫家閻立本所繪畫的大型絹畫。畫卷的尺寸為51.3×531厘米。

快速預覽 古帝王圖, 藝術家 ...
古帝王圖
Thumb
藝術家閻立本
年份
類型絹畫
尺寸51.3 cm × 531 cm(20.2英寸 × 209英寸)
收藏地波士頓波士頓美術館
關閉

該畫卷描畫了十三位中國帝王,他們分別是:漢昭帝劉弗陵、漢光武帝劉秀、魏文帝曹丕、漢昭烈帝劉備、吳大帝孫權、晉武帝司馬炎、陳文帝陳蒨陳伯宗、陳宣帝陳頊陳叔寶、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

目前該畫卷被收藏在美國波士頓波士頓美術館

據《畫史》記載[1][2]米芾王秋家所遇之畫卷(即今日之真品)為楊褒之摹本。

後人評論

Thumb
古帝王圖,閻立本作,現藏波士頓美術館

閻立本選取的十三位帝王都是帶有典型性的暴君、庸帝、昏王、明主。

每個帝王獨立成一組,一般有兩名侍者,其中陳後主只有一侍。構圖表現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立像,侍者在旁;一種是坐像,侍者穿插左右。作為共同氣質,這些皇帝多少均具有「王者」風度,為了突出天子,侍者們相應畫得矮小,甚至於和帝王的高大不成比例,這是中國傳統繪畫常用的手法。

對這種互不聯繫的並列形式,除在長卷限制的構圖上尋求一些變化外,畫家一般着力刻畫人物個性的差異,選用特徵性細節,尤其注意刻畫面部五官的不同。在個性表現上作者根據帝王們各自的特點和對其功過的「正統」評價加以表現,並將自己的褒貶觀融諸筆端。畫中題名主要評價帝王對佛教的態度。[3]

畫卷片斷

更多資訊 自右至左順序, 片斷 ...
自右至左順序 片斷 帝王 在位時期 畫中題名
1 Thumb 劉弗陵 公元前87–公元前74 前漢昭帝劉弗陵
2 Thumb 劉秀 25–57 光武皇帝劉秀
3 Thumb 曹丕 220–226 文帝曺丕
4 Thumb 孫權 229–252 主孫權
5 Thumb 劉備 221–223 主劉備
6 Thumb 司馬炎 265–290 武帝司馬炎
7 Thumb 陳頊 568–582 宣帝諱頊在位十四年,深崇佛法,日日召朝臣講經
8 Thumb 陳蒨 559–566 陳文帝在位八年,深崇道教
9 Thumb 陳伯宗 566–568 陳廢帝伯宗在位二年
10 Thumb 陳叔寶 582–589 陳後主叔寳在位七年
11 Thumb 宇文邕 561–578 後周武帝宇文邕在位十八年,五帝共廿五年,毀滅佛法
12 Thumb 楊堅 581–604 文帝楊堅在位廿三年,三帝共卅六年
13 Thumb 楊廣 604–618 隋煬帝廣在位十三年
關閉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