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原狐猴科學名Palaeopropithecidae),又稱為樹懶狐猴,為已滅絕狐猴演化支,包含了四個屬[2][3]。樹懶狐猴的俗稱來自於牠們的身體骨架結構特徵與現存於南美洲樹懶十分類似,屬於趨同演化[4];然而兩者之間仍然從有差異,樹懶的四肢上具有長而彎曲的爪,而樹懶狐猴和其他靈長目則同樣有短而扁平的指甲[5]

快速預覽 科學分類, 屬 ...
樹懶狐猴
化石時期:更新世至全新世 (最早可能出現於晚中新世
Thumb
古原狐猴(Palaeopropithecus ingens)復原圖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靈長目 Primates
亞目: 原猴亞目 Strepsirrhini
下目: 狐猴型下目 Lemuriformes
總科: 狐猴總科 Lemuroidea
科: 古原狐猴科 Palaeopropithecidae
Tattersall, 1973[1]
關閉

食性

樹懶狐猴主要以水果、堅果與樹葉為食[6],但牠們並不會因應季節的不同去專一的選擇其中一類食物,而是混雜地取食。其中,古大狐猴與古原狐猴具有十分粗厚的下頜骨,食性可能主要以取食葉片為主[4]

棲息地與多樣化

顱後特徵顯示古原狐猴科下的三個屬,古原狐猴屬擬大狐猴屬英語Babakotia中原狐猴屬英語Mesopropithecus,主要棲息於樹上,並像樹懶一樣懸吊於樹枝上[5]。馬達加斯加的河流系統對本科物種形成了良好的地理隔離,有益於異域物種形成,可能也是本科下能分化成四個屬的主要原因[7]

分類學

基於形態學,傳統上認為古原狐猴科與現存的大狐猴科親緣關係最為接近,而近年來來自已絕種的大型狐猴DNA分析也證實了這點。除此之外,全部的馬達加斯加靈長目物種均來自同一個共同祖先[8]。樹懶狐猴的犬齒後牙齒數量(兩顆前臼齒及三顆臼齒)與外型均已現存的大狐猴近似。此外,擬大狐猴與中原狐猴的門牙形狀近似於大狐猴的齒梳英語toothcomb結構,而古大狐猴與古原狐猴的門牙則較為寬厚[4]。從腰椎型態分析顯示擬大狐猴能像懶猴那樣緩慢的抓住枝幹爬行,而其他三屬則多半傾向倒掛或懸吊於樹上[9]

滅絕

Thumb
位於馬達加斯加西部的安德里亞馬梅洛洞穴的石洞壁畫,描述了當時的狩獵場景,包括獵人(最左側)、兩隻獵犬(右邊)正在狩獵一隻樹懶狐猴(中間偏左)

樹懶狐猴與其他馬達加斯加的大型狐猴的滅絕主因被認為是氣候變遷所引起的生態系潰滅。近年研究則顯示人類獵殺也可能是這些大型狐猴滅絕的原因之一[10]。曾於這些狐猴的骨骸上有發現過切割的痕跡,可能來自於人類的支解、剝皮行為[11]。種種證據讓科學家相信這些大型狐猴是馬達加斯加早期居民的狩獵對象[12]

更多資訊 古原狐猴科分類[13](Table 21.1), 樹懶狐猴與其近親的支序分類圖[14][15] ...
古原狐猴科分類[13](Table 21.1) 樹懶狐猴與其近親的支序分類圖[14][15]
  • 古原狐猴科 Palaeopropithecidae
    • 古大狐猴屬 Archaeoindris
      • A. fontoynontii
    • 擬大狐猴屬英語Babakotia Babakotia
      • B. radofilai
    • 中原狐猴屬英語Mesopropithecus Mesopropithecus
      • M. dolichobrachion
      • M. globiceps
      • M. pithecoides
    • 古原狐猴屬 Palaeopropithecus
      • P. ingens
      • P. kelyus
      • P. maximus
 古狐猴科 Archaeolemuridae 

古狐猴屬 Archaeolemur

猴狐猴屬英語Hadropithecus Hadropithecus

 古原狐猴科 Palaeopropithecidae 

中原狐猴屬英語Mesopropithecus Mesopropithecus

擬大狐猴屬英語Babakotia Babakotia

古原狐猴屬 Palaeopropithecus

古大狐猴屬 Archaeoindris

大狐猴科 Indriidae

大狐猴屬 Indri

冕狐猴屬 Propithecus

毛狐猴屬 Avahi

關閉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