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間諜(英語:Counterintelligence縮寫CI),亦可譯為反情報防諜[1],它是指無論平時戰時,偵破、防止與制壓敵方間諜破壞、顛覆與其情報活動或減低其效能的一切措施,目的是確保己方的安全[2]。它本為軍事術語,是情報工作之一環。在現代,也將用於對付商業間諜的作為稱為反間諜。

概述

反間諜屬於「守勢情報」,即被動防禦的情報作為。雖然屬於反制行動,但在執行時,也必須採取積極手段以達成目標,所以反間諜工作與情報工作是一體兩面。一個強大的反間諜網,可以有效保護國家情報不致外洩,對於國家安全有相當助益。

情報收集與反間諜有如矛與盾,而情報工作又具有高度機密性;在過去的時代,反間諜工作人員也常被統治者利用為消滅政敵的工具,執行反間諜時常有非法手段與侵犯人權的舉措;現代的法治國家,多會以立法規範情報工作人員的權限,或者加以分拆為若干小部門,以避免其逾越。

一些國家也會把反恐歸類在反間諜之中,因為恐怖行動亦有可能危害到國家安全。

歷史

最早的反間諜概念可以追溯自《孫子兵法》,其中《用間篇 第十三》,提出了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等說法;馬陵之戰時,孫臏以減灶的假情報誘敵,就是反間諜工作的其中一種辦法,也是目前已知最早載於史書的反間諜工作。

1957年,美國正式對反間諜提出系統性的概念,並將相關作為加以論述分類。此後,反間諜概念的重要性在各國逐漸加深。

基本功能

  1. 藉由公開或秘密來源,評估他國對本國的情報活動。
  2. 對叛變者的評估。
  3. 蒐集或研究他國的情報組織或人員行動。
  4. 向對本國有敵意的人員或組織,進行「干擾」,「牽制」或「抵銷」其行動。

著名的反間諜單位

世界上大部分的情報機構都設有反間諜單位,但有些國家(如美國、俄羅斯等)也會設立專責反間諜工作的機構。

已消失的反間諜單位

相關條目

註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