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24.4352°N 120.6470°E / 24.4352; 120.6470

快速預覽 原大湖蠶業改良場建築群, 位置 ...
原大湖蠶業改良場建築群
位置 臺灣苗栗縣大湖鄉民族路42號
建成時間明治42年(1909年)
官方名稱原大湖蠶業改良場建築群
類型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種類:產業
評定時間2017-8-7
詳細登錄資料
關閉

原大湖蠶業改良場建築群是位於中華民國苗栗縣大湖鄉歷史建築,原為建於1936年的「農林省蠶業試驗場臺灣飼育所」,於民國106年(2017年)8月7日公告為苗栗縣歷史建築[1],目前由「農業部苗栗區農業改良場生物防治研究中心」使用,展示生物防治相關研究成果。

沿革

Thumb
日式木造建築

臺灣當地自明鄭時期即由中國傳入養蠶,但由於種稻的獲利較豐厚,加上衣物多從外地輸入,養蠶業未有發展,直到劉銘傳設立撫墾局,才有推行養蠶業發展。臺灣至日治時期,日本將臺灣納入自身的蠶業發展體系,並於1913年在臺北廳成立「臺灣總督府養蠶所」,日本內地的相關業者也在之後來臺生產蠶種,以帶回日本製造絲綢,因此引起各方注意到臺灣的養蠶業[2]。臺灣的養蠶優勢在於蠶病稀少、桑葉可全年生長;新竹州因可耕地較少,蠶業因而較興盛,發展成為了臺灣蠶業重鎮[2]

另一方面,日本在1914年6月17日成立「國立蠶業試驗場」,本場位在東京市,下轄綾部前橋福島松本一宮熊本支場,負責日本內地的蠶絲業調查試驗、蠶繭供給、桑樹栽培等事務;關東大地震在1923年9月發生後,因財政緊縮支考量,因此在1924年12月20日將蠶業試驗場的規模縮編,把福島、松本、熊本支場改為出張所,廢止綾部、前橋、一宮支場,改為綾部飼育所及前橋、一宮桑園。1925年4月1日,農林省成立,蠶業試驗場改隸其下,而後於1931年12月2日設立綾部、小淵澤、沖繩飼育所。之後,隨着人造絲的崛起,各國蠶絲出口競爭激烈,日本當局為了加強蠶絲的品質管控,因此在1934年3月28日公告《原蠶種管理法》,將蠶種納入國家管制,由國家負責原蠶種的生產、配布,民間不得用雜交的普通蠶種製造蠶絲,而蠶種須經申請才可輸出入。在此背景下,蠶業試驗場因蠶種製造需求,在1934年12月1日增設臺灣飼育所、宮崎支場、明石支場、福島支場新莊出張所、福島支場飯坂出張所[3]

為了蠶試場臺灣飼育所的設立,蠶試場及農林省營繕課技師在1934年10月1日即來到新竹州大湖郡大湖莊勘查土地[4];臺灣飼育所的相關設施完工後,於1936年12月5日舉行開所式[5]。此外,在新竹州各地也有其他的蠶業試驗機構,例如長野縣蠶業試驗場臺灣分室(在三灣莊)、朝鮮總督府農事試驗場分場(在竹東街[2]

二戰後,蠶室場臺灣飼育所改為「臺灣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大湖指導所」,在1949年成立「臺灣省政府農林廳蠶業改良場大湖分場」,在1989年改為「蠶蜂業改良場大湖繁殖場」,在1997年改為「苗栗區農業改良場天敵繁殖工作站」,在1999年改為「天敵繁殖分場」,從事天敵昆蟲之飼育繁殖與研究[6]

Remove ads

建築

原大湖蠶業改良場建築群包含:蠶室(招待所)1幢、養蠶室(倉庫)3棟、雙拼宿舍1幢、日式木造建築2幢,而蠶室和養蠶室皆具日式黑瓦、切妻造屋頂、檜木雨淋板。區內建築原構件比例仍相當高,全區域保存狀態良好[1]

相關條目

參考來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