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卿希泰(1927年12月—2017年2月17日),男,四川三台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哲學家、宗教學家,中華人民共和國道教學研究的開拓者[1][2]

快速預覽 卿希泰, 性別 ...
卿希泰
性別
出生1927年12月
 中華民國四川省三台縣
逝世2017年2月17日(2017歲—02—17)(89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
國籍 中華民國(1927年-1928年)
 中華民國(1928年-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2017年)
職業哲學家、宗教學家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關閉

生平

卿希泰生於三台縣。1947年考進四川大學法律系[1][2]。當時,中共地下黨領導的「反飢餓、反內戰、爭民主、爭溫飽」運動席捲包括成都在內的國統區。1948年4月9日,卿希泰參加了四川大學學生發起的「爭取平價米」請願(「四九運動」),卿希泰等學生進入省政府大院,軍警驅散請願隊伍,逮捕200餘名學生。次日,成都學生運動獲得全國輿論聲援,迫使四川省政府釋放學生,並發放平價米[3]

在校期間,卿希泰加入中共地下黨領導的青年社團「中國火星社」,任該社四川大學分社社長。同時,卿希泰又取魯迅《南腔北調集》的「南腔北調」之名,創辦了學生社團「南北社」。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成都後,卿希泰參與接管四川大學。1951年畢業,留校擔任法律系秘書兼助教。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2][3]

1952年,卿希泰被保送到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是第一屆馬列主義研究班哲學分班學員。1954年研究生畢業後,回到四川大學馬列教研室任教。1959年,卿希泰負責創建四川大學哲學系,擔任四川大學哲學系總支書記兼副系主任、副教授。四川大學哲學系是當時中國西南地區第一個哲學系[1][2]

回到四川大學任教後,卿希泰開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研究工作,在1960年代前期轉向思想方法論及明清之際以唐甄為重點的啟蒙思想研究。但在四川大學「四清」運動及此後的「文革」初期,卿希泰因研究唐甄思想而被定為「黨內的反動學術權威」,遭受紅衛兵批鬥並被關進四川大學裏的「牛棚」。四川大學的領導對卿希泰有所保護,在學生紅衛兵批鬥中,學校有關領導到卿希泰家要求他千萬不要因批鬥而自殺,卿希泰表示自己歷史清白,決不會自殺[3]

後來紅衛兵的監管逐漸放鬆,卿希泰利用時間閱讀馬列主義著作及中國哲學史著作。卿希泰反思了以往的研究工作,認為中國哲學界過去對儒家思想研究較多,對佛教、道教的研究特別是對道教思想的研究很欠缺。卿希泰還得知1968年在日本、1972年在意大利舉辦了道教研究國際學術會議,中國內地無人與會。文革中後期,開始研究道教思想[3]

1980年9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四川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後更名為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文化研究所)成立,卿希泰任所長,該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高校中首個宗教學專門研究機構。在卿希泰領導下,該所在宗教學領域先後創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高校中的多項第一:1982年創辦第一份宗教學學術刊物《宗教學研究》、第一個宗教學碩士學位授權點;1990年創辦第一個宗教學博士學位授權點;1992年成為第一個宗教學省級重點學科;2003年成為第一個宗教學專業獨立的哲學博士後流動站;2005年成為第一個宗教學專業的國家「985工程」哲學社科創新基地[1][2][4]

卿希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道教學研究的開拓者,編著道教研究著作20多部,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15次獲國家級、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其中7次為一等獎)[1][2]

卿希泰還曾任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八五」、「九五」宗教學學科規劃小組成員,國家教委第一屆全國高校哲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中國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顧問,成都市道教協會顧問,國家「985工程」宗教、哲學與社會研究創新基地首席專家[1][2]

2017年2月17日,卿希泰在成都病逝,享年89歲[1]

Remove ads

著作

  • 《中國道教思想史綱》
  • 《中國道教史》
  • 《中國道教思想史》
  • 《宗教學研究》(主編)
  • 《儒釋道博士論文叢書》(主編)
  • 《中國宗教與中國社會》系列叢書(主編)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