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61年果阿併入印度指的是1961年印度軍隊為結束葡萄牙對葡屬印度之統治而採取的一次行動。印度從陸海空三面攻擊持續長達36個小時,最終取得決定性勝利,並終結了果阿長達451年的葡萄牙殖民統治,22名印度人與30名葡萄牙人在此次交戰中喪生[1]。這場衝突雖短,卻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毀譽兩極的反映。印度視其為對印度歷史領土的收復,而葡萄牙則視之為對自己國土的侵犯,兩國因此斷交,直到1974年康乃馨革命後才改善。
1961年果阿併入印度 | |||||||
---|---|---|---|---|---|---|---|
| |||||||
參戰方 | |||||||
葡萄牙 | 印度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葡屬印度總督瓦薩羅·席爾瓦 葡萄牙總理薩拉查 |
昆希拉曼·坎德斯 空軍副元帥埃里克·平托 克里什那·梅農 印度總理尼赫魯 | ||||||
兵力 | |||||||
3,995名陸軍 200名海軍 巡防艦一艘 巡邏艇三艘 |
45,000名步兵 輕型航空母艦兩艘 巡洋艦兩艘 驅逐艦一艘 巡防艦八艘 掃雷艇四艘 B-57轟炸機二十架 吸血鬼戰鬥機六架 霍克颱風戰鬥機六架 霍克獵手戰鬥機六架 幻影IV式轟炸機四架 | ||||||
傷亡與損失 | |||||||
30人陣亡[1] 57人受傷[1] 3,668人被俘[2] 巡防艦一艘失去戰鬥能力[3] |
22人陣亡[1] 54人受傷[1] |
印度將這場軍事行動稱爲「勝利作戰行動」(ऑपरेशन विजय)[4]、「解放果阿」(गोवा की मुक्ति)[5];葡萄牙稱「果阿侵略」(Invasão de Goa)。
1947年當印度自治領從大英帝國獨立後,葡萄牙仍然在印度次大陸據有果阿地區、達曼-第烏地區、以及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這三塊領地,統稱為葡屬印度。果阿、達曼和第烏三者共佔地1,540平方英里(4,000平方公里),人口數為637,591人。[6]流散在各地的果阿人估計有175,000人(包括印度自治領境內的100,000人)。[7]宗教分佈情況是61%印度教,36.7%基督教(多數是天主教),2.2%伊斯蘭教[7];經濟上還是以農業為基礎,雖然1940到1950年代採礦業略有增長,主要是鐵礦,也有錳礦。[7]
20世紀果阿對葡萄牙統治的反抗先驅者是一名在法國受教育的果阿工程師特里斯坦·德·布拉干薩·庫尼亞。此人在1928年在葡屬印度設立了果阿國大黨委員會。他寫了一部小書叫《外國統治四百年》,以及一本叫《果阿的淪陷》的小書,試圖激起果阿人對葡萄牙統治壓迫的觀感。
印度獨立運動的領袖人物如拉金德拉·普拉薩德、尼赫魯及蘇巴斯·錢德拉·鮑斯等人都對果阿國大黨委員會發出表示團結的訊息。1938年10月12日,德·庫尼亞和果阿國大黨的其他成員會見國大黨主席蘇巴斯·錢德拉·鮑斯。在鮑斯的建議下,他在孟買孟買達拉爾街21號開設了一間支部。果阿國大黨也就自此依附於印度國大黨,被任命為該黨第一任主席,[8]
1946年6月,印度社會黨領導人Ram Manohar Lohia博士,去果阿探望他的友人,民族主義領導人Julião Menezes博士(此人在孟買辦了一個月刊,叫《Gomantak Praja Mandal》,簡稱《Gomantak》),Da Cunha和其他領導人也在場。[8]Ram Manohar Lohia鼓吹使用甘地式的非暴力手段來反抗政府。[9]1946年6月18日,由於先前葡萄牙政府禁止在公共場合聚會,Lohia、Cunha、Purushottam Kakodkar以及Laxmikant Bhembre等人在帕納吉發起了一場示威,以抗議葡萄牙政府暫停行使果阿市民民權,葡萄牙政府鎮壓的這場示威並將上述發起者逮捕。[10][11]該年從六月到九月都一直斷斷續續有大規模示威。
非暴力示威之外,武裝團體如「果阿自由黨」(Azad Gomantak Dal,The Free Goa Party)和「果阿人聯合陣線」(the United Front of Goans)也成經發起過暴力攻擊,以削弱葡萄牙在果阿的統治。[12]印度政府支持「果阿自由黨」之類武裝團體的建立,給予全面的財政、後勤以及軍火援助。武裝團體以印度境內的基地為依託展開行動,所有行動有印度警方掩護。通過這些武裝組織,印度政府企圖摧毀葡印境內經濟目標、電報電話線、道路、水道與鐵路運輸,以拖垮葡印境內的經濟活動,好為葡印境內人口大起義創造條件。[13]
曾在果阿服役過的葡萄牙陸軍上尉(現在是退休的將軍級別軍官)Carlos Azaredo在接受報紙《O Expresso》採訪時曾評論這些武裝抵抗活動:「與一般的說法不同,我們部隊遭遇過最老練的遊擊戰爭是在果阿。我知道我在說什麼,因為我也在安哥拉和葡屬幾內亞打過仗。」光是在1961年,截止12月,就有80名警察殉職。「果阿自由黨」恐怖分子大部分不是果阿人,大都曾經在英軍蒙哥馬利帳下服役,跟德國人(非洲軍團)打過仗。」[2]
1950年2月27日,印度政府要求葡萄牙政府就葡萄牙在印度殖民地的前景開始談判。[14]葡萄牙堅持她在印度次大陸上的領土不是殖民地而是葡萄牙本土的一部分,所以沒得談;葡萄牙同時也堅稱印度對果阿毫無權利,因為在這些領土成為葡國一部分時,印度共和國還不存在。[15]由於葡國政府拒絕回應印方在這一問題上發出的備忘錄,印度政府於1953年6月11日從里斯本撤回外交使團。[16]
到了1954年,印度共和國開始制定對果阿居民進入印度的簽證管制:此舉癱瘓了果阿和達曼、第烏、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等飛地的交通。 [14] 同年,印度碼頭工人聯盟開始對通往葡屬印度的船運實施抵制。[17]在1954在7月22日到8月2日間,武裝份子襲擊了在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兩地的葡萄牙守軍並迫使其投降。[18]
1955年8月15日,3000到5000名非武裝印度活動者[19]試圖於六處進入果阿,結果被葡國警方暴力折返造成21[20]到30[21]人死亡。[22]這場大屠殺的消息有助於建立起印度民眾反對葡萄牙存在的公眾輿論。[23]1955年9月1日,印度關閉了它在果阿的領事館。 [24]
1956年,葡萄牙駐法大使Marcello Mathias以及葡萄牙總理薩拉查主張在果阿進行全民公決來決定它的未來。該提議卻被葡國國防部長和外交部長否決。1957年,總統候選人溫貝托·德爾加多將軍又提出過一次公民表決提議。[14]
驚覺印度已暗示要用武力手段解決葡萄牙在果阿的存在的葡萄牙總理薩拉查先是請求英國調停,又通過巴西向印度抗議,最後要求聯合國安理會插手干預。[25]墨西哥向印度政府提出要用自身在拉美的影響力來向葡萄牙施壓,以緩解緊張情勢[26] 與此同時,印度防長和駐聯合國使團首長克里什那·梅農表示用不確定的措辭表達了印度對果阿「不放棄使用武力」的立場。[25] 美國駐印大使約翰·加爾布雷斯在多個場合要求印度政府通過調節和共識和平解決果阿問題。[27][28]
最終,在入侵九天前的1961年12月10日,尼赫魯告訴媒體:「果阿繼續置於葡萄牙統治之下是不可能的。」[25]美國的反應是警告印度,如果印度的武裝行動被提交到安理會,美國不會給印度提供任何協助。[29]
1961年11月24日,一艘名叫Sabarmati號的運客船在通過葡屬安吉第烏島和印屬柯枝之間時被葡軍射擊,導致該船一死一傷。射擊是因為葡方恐懼該船可能載有一支軍事登陸隊要來偷襲安島。[30][頁碼請求]該事件使得印度民眾廣泛支持對果阿採取軍事行動。
在收到政府對軍事行動的批准令以及奪取一切被佔領地區的命令後,印度南部集團軍Chaudhari中將部署了K.P. Candeth少將麾下的步兵第十七師部署在和傘兵第五十旅。對於達曼的攻擊交給了馬拉地第一輕步兵營,對於第烏的攻擊交給了拉其普特第20營以及馬德拉斯第4營。[31]同時,印度空軍西部司令部司令官空軍副元帥Erlic Pinto被任命為果阿行動所有空軍力量的總指揮。進攻果阿空軍力量集中於浦娜以及Sambra幾處的空軍基地。[32]
印度海軍向果阿沿岸派遣軍艦兩艘:R級驅逐艦拉其普特號和黑木級反潛巡防艦Kirpan號。實際任務被分配到四個特遣艦隊裏:一個五艘船的水面行動小組:Mysore號、Trishul號、Betwa號、Beas號以及Cauvery號,五艘船的航母隊:Delhi號、Kuthar號、Kirpan號、Khukri號和Rajput以及輕型航母Vikrant號;一個掃雷艇小組Karwar號、Kakinada號、Cannonore號和Bimilipatan號 以及一個支援小組包括Dharini號。[33]
12月14日,葡萄牙總理薩拉查急電果阿總督瓦薩羅·席爾瓦,要求葡軍戰至最後一人。葡軍就此展開備戰,4艘葡萄牙護衛艦被部署到果阿、達曼和第烏附近海面,5艘商船和一些巡邏艇也被徵用。葡陸軍有3300名歐洲官兵和900名當地士兵,他們大多缺乏訓練。此外葡軍還有2000名警察可用。
葡軍制定的策略是死守莫爾穆岡港,戰鬥一打響就炸毀所有橋樑,並在主要幹道埋地雷,遲滯印軍推進。不過,葡軍儲備的地雷和炸藥並不多。印度起先認為葡軍有一個裝備F-86戰機的空軍中隊,但事實證明情報是錯誤的,葡軍在果阿只有2架運輸機。葡軍用於防空的部隊也只有2個高炮連。
從12月9日起,大批具有歐洲血統的平民逐漸撤回里斯本,這場大撤退持續到印軍空襲為止。
12月1日,印軍開始進行小規模偵察,真正的戰鬥則在12月18日打響。18日4時,葡軍巡邏艇在第烏海域發現印軍艦隊,隨後遭到印艦攻擊,葡艇慌忙逃回基地。此時,葡軍尚未意識到決戰即將爆發。
12月18日,印度空軍空襲果阿的達波里姆機場,12架轟炸機投下大批炸彈,機場跑道被毀。一小時後,8架印軍轟炸機再次襲擊達波里姆機場,葡軍的2架運輸機被炸掉1架。隨後,印度空軍將空襲目標轉向班布爾的無線電台,但卻遭到葡軍高炮連的抗擊。數小時後,印度空軍向達曼和第烏市區發起空襲。
18日天剛亮,印軍第50空降旅分為3個縱隊展開進攻。東路縱隊由第2馬拉蒂空降團組成,經盤達鎮向果阿中心推進。中路縱隊由第1旁遮普空降團構成,向班拿沙里方向前進。西路縱隊為主攻方向,由第2錫克輕步兵團組成,該部在6時30分突破邊境線。西路縱隊一路上幾乎未遇抵抗,17時進抵貝蒂姆鎮,離果阿首府帕納吉僅500米。由於未得到進一步命令,第2錫克輕步兵團不敢直取帕納吉,而是暫時在貝蒂姆鎮安營紮寨。12月19日晨,第2錫克輕步兵團才接到佔領帕納吉的命令,於是,2個步兵連在7時30分進入帕納吉,未遇抵抗。由於勝利來得太快,第50空降旅旅長蘇科特·辛格準將命令部隊摘掉鋼盔,戴上空降旅的栗色貝雷帽,加入到當地民眾的歡呼隊伍中。
18日那天,印度第63步兵旅也分成2個縱隊向果阿縱深推進,右縱隊以第2比哈爾團為主,左縱隊以第3錫克團為主。晚上,右縱隊抵達堪達普鎮,左縱隊則進抵達邦達拉。雖然兩個縱隊在進軍中未遇抵抗,但他們接下來的行動卻由於橋樑被葡軍炸毀而停頓。第二天,左縱隊跨過半胸高的小河,進抵馬高(南果阿行政中心),此時已是19日12時。從那裏出發,左縱隊又向莫爾穆岡港推進。莫爾穆岡港是葡軍防禦重點,第3錫克團在拂那村遭到葡軍抵抗,印軍漸漸不支,打算先行撤退,正當關鍵時刻,第2比哈爾團趕來支援,壓制住葡軍火力。面對越來越多的印軍,葡萄牙守軍500人選擇投降。15時30分,印軍佔領拂那村。接着,第3錫克團進至莫爾穆岡港和達波里姆機場。在馬高以南地區,印軍第4拉吉普特連被葡軍引入雷區,但他們成功走出這片危險區域。各方期待中的莫爾穆岡港保衛戰沒有打響,事實上葡軍正在那裏等待投降。19日20時30分,葡萄牙守軍未放一槍一彈就將這個重要地區交給了印度人。
18日拂曉,印軍馬拉地第1輕步兵團進入達曼,到17時,印軍兵不血刃就佔領了大部分達曼地區,葡軍紛紛逃往機場。第二天清晨,印軍向機場發起進攻,葡軍毫無鬥志,至11時,600名葡萄牙守軍投降。
18日凌晨,印軍第20拉吉普特營的2個連從西北方向攻入第烏,該營另1個連則從東北方向攻擊第烏機場。出人意料的是,葡軍在第烏殊死抵抗,印軍始終無法前進一步,印度空軍也連續轟炸葡軍陣地。戰至第二天,葡軍彈藥不足,不得不繳械投降。第烏一役,印軍陣亡4人,傷14人,葡軍陣亡10人,傷2人。19日下午,印軍第4馬德拉斯營C連在潘伊庫特島登陸,島上13名葡萄牙守軍投降。
到19日晚間,果阿大部被印軍佔領,僅2000餘名葡軍困守達·伽馬城。葡萄牙國內要求守軍「焦土抗戰」,但果阿總督席爾瓦向里斯本報告了實際情況——印軍數倍於己、彈藥和食物嚴重缺乏。22時30分,席爾瓦向葡軍殘部宣佈投降聲明,總督席爾瓦簽署了投降書,葡萄牙在印度次大陸長達451年的統治正式宣告結束。
由於當時正值冷戰,外界對印度兼併果阿的態度意見不一。葡萄牙政府一直拒絕承認印度的兼併,直至1974年康乃馨革命後,新政府上台方承認印度對果阿的主權和控制。
葡萄牙在此之後斷交,終止任何與印度的外交關係。
印度當局在審問後,直接遣返回葡萄牙,1962年5月絕大部分葡萄牙戰俘被遣返回國,前果阿總督席爾瓦被葡萄牙總理薩拉查流放大西洋馬德拉群島,直到1974年薩拉查被「康乃馨革命」推翻後才恢復名譽,由於戰敗,當年葡萄牙國內的聖誕節慶祝活動也異常低調,全國進入哀悼狀態。此後,葡萄牙薩拉查政府還試圖用各種手段抗議印度的佔領。「康乃馨革命」推翻薩拉查政權後葡萄牙新政府也承認了印度對果阿的主權。
美國指責印度以武力解決國際問題,時任美國常駐聯合國大使史蒂文森發表講話譴責印度說「聯合國不能饒恕在這一事例上使用武力,因為這會為在其他衝突中使用武力鋪平道路」。總統約翰·甘迺迪也嘲諷印度「15年一直進行道德說教……現在說教者在走出妓院時卻被逮個正着」。[34]
在果阿事件爆發的當天(12月18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勃列日涅夫正在印度訪問,並稱蘇聯將給予印度必要的援助。在孟買他聲稱「(蘇聯)熱烈支持印度解放和統一葡萄牙飛地果阿、達曼和第烏的行動……支持廢除殖民主義的一切形式和表現」。21日在在加爾各答的訪問中聲稱「在消滅果阿、達曼和第烏的外國殖民統治的殘餘的正義事業中,蘇聯人民完全站在印度一邊」。[35]
而時任蘇共中央總書記的赫魯曉夫20日在給尼赫魯祝賀的電報中說「印度政府消滅在它領土上的殖民主義堡壘的果斷行動是完全合法和有理由的……蘇聯人民一致支持這些行動並祝賀友好的印度在鞏固它的獨立方面取得成功」。[35]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1961年12月19日發表了關於支持印度政府收復果阿的聲明,稱「果阿是印度領土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印度政府收復果阿的行動,反映了印度人民的正義要求。對此,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表示堅決的支持」。[36]
在與印度對立的立場下,譴責了這次的行動。
埃及表示,如果再對果阿有任何的侵略,將會終止外交關係。尼日利亞則支持印度行為。
印度電影《七個印度人》即取材於此事件。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