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路網(印加語:Qhapaq Ñan),是南美洲被殖民前覆蓋最廣、最先進的運輸系統。[1]該路網以兩條分叉眾多的南北走向的道路為基礎。[2]其中,最有名的部分是馬丘比丘小徑。部分路網是由先於印加帝國的文明所建造的,特別是瓦里文明。部分的路網還在西班牙殖民時期沿用,比如皇家大道。
主要幹道
印加路網,意為「偉大的印加道路」、「安第斯主幹道」或「美麗的道路」[3]。印加路網,由印加帝國重要的南北向大路組成,高掛在海拔6000米的安第斯山脈的山脊。
東線,道路高跨普納草原和高山峽谷,從基多延伸至門多薩。西線道路在沿海平原修造,但不包括環抱山腳的沿海沙漠。[4]超過20個線路跨過西邊的山區,其他則在東部山脈的山峰和低地間穿梭。有的道路甚至超過海拔5000米。[1]這些道路連接着印加帝國的各個地區,從北邊省會基多到南方的聖地亞哥。印加路網總長有4萬公里,使3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能互相聯通起來。
坐落在海拔500至800米之間的紀念碑式的道路可寬達20米,連接人口稠密區、行政中心、農業區和礦場,還有印加的宗教中心。
路網為帝國的民用和軍用通信、人員流動以及後勤支持提供了簡單、可靠、快速的路線。主要的使用者是帝國士兵、搬運工、美洲駝篷車以及辦理公務的貴族和個人。在路網上通行,多數人需要許可,並繳納通行費。[5]儘管印加的道路規模、建設和外觀變化很大,但最通常是在1米到4米間調整寬度。[6]
大部分路網是印加人聲稱對眾多的傳統路線享有專有權的結果,其中一些諸世紀以前建成的傳統路線大多是由瓦里文明早先所建。許多新的路段被大幅改造或升級,例如穿過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路段和的的喀喀湖的西緣路段。[1][7]印加人開發技術克服在安第斯山脈上的困難。陡峭山坡上,印家人建立了巨型石階。海岸附近的沙漠地區,印家人建立了矮牆,以避免風沙掩蓋道路。[8]
憑藉印加路網,此多民族的帝國能建立組織嚴密的政治制度。印加人能運作帝國,庫斯科需要時能派出軍隊。[9]
最重要的印加道路——皇家大道(西班牙語:Camino Real),全長5200公里,始於基多,穿過庫斯科,止於現今的圖庫曼。「皇家大道」穿越安第斯山,海拔最高超過5000米。海邊道路(西班牙語:El Camino de la Costa)全長4000公里,與海岸平行,通過許多小路連接皇家大道。
橋樑
印加人有各式水路建設。寬闊蜿蜒的河流上仰賴皮筏;沼澤高地則有石橋或蘆葦浮橋;深谷間則運用印加索橋。[10]庫斯科西邊的、橫跨阿普里馬克河的橋跨距45米。山溝有時可以通過懸掛籃子(印加語:oroya)。印加路橋是成對建造的。[11]
馬丘比丘小徑
馬丘比丘遠離其他道路,[12] 作為皇家莊園,馬丘比丘居住着印加執政者和幾百個僕人。在馬丘比丘沒有發現大型政府倉儲設施的考古事實,故馬丘比丘是仰賴從庫斯科以及其他地區取得商品和服務。1997年的研究認為,即使考慮到季節因素,該地區的農業潛力不足支持居民居住。[13]
殖民征服的後果
從西班牙人征服印加帝國後,在某些地區破壞道路,而道路損耗使路網淪為廢墟。[3]
今天,僅有四分之一的路網仍然存在,其餘的遭現代化基礎設施摧毀。UNESCO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等組織與印加路網分佈的6國共同合作,維護路網。
參考文獻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