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 vaccine,簡稱BCG)是一種最初被用於預防結核病疫苗[1]。卡介苗的中文名稱來自於其發明者、法國疫苗學家阿爾貝·卡爾梅特卡米耶·介朗[2]。在結核病常發的國家,常推薦健康的嬰兒在出生時候盡快接受一劑量的卡介苗注射[1]。但患有愛滋病的嬰兒不應該注射該疫苗[3]。而在結核病少發的地區,在有結核病可疑病例被檢測及治療時,只有高風險嬰兒才會注射卡介苗。未患結核病而且並未對結核病免疫,但又長期暴露在抗藥性結核菌環境下的成年人也應該注射卡介苗[1]

快速預覽 疫苗說明, 目標 ...
卡介苗
結核桿菌的顯微鏡照片,抗酸染色,放大比例:1,000nn
疫苗說明
目標肺結核
種類活菌
臨床資料
AHFS/Drugs.comFDA專業藥物信息
給藥途徑經皮注射
ATC碼
法律規範狀態
法律規範
識別資訊
ChemSpider
  • none
關閉

疫苗保護期的變化大,介於10到20年不等[1]。其可以防止約20%的孩子被感染,而疫苗可保護約一半已經受到感染的小孩病情不再惡化[4]。卡介苗是唯一採用皮內注射的疫苗(其他疫苗一般是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並沒有其他證據支持額外的藥劑量[1]。卡介苗有時候也會用於治療某些類型的膀胱癌[5]

嚴重副作用極少出現,較常出現的症狀是發紅、腫脹與注射處輕微疼痛。傷口癒合後小潰瘍會形成一些疤痕。在免疫功能不佳的人身上,較容易出現副作用甚至症狀更加嚴重。懷孕期間不適合施打疫苗。疫苗最初是從乳牛體內找到的牛分枝桿菌英語Mycobacterium bovis發展而來。抗原被削弱但仍然活存[1]

BCG疫苗最早使用是在1921年[1]。現在被列入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標準清單,只有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中,重要的藥物會被列入其名單中[6]。在2014年,一劑量批發價為0.16美元[7]。在美國它的費用約為100至200美元[8]。每年約有1億名孩童接種該疫苗[1],是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疫苗之一[9][10]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10 sources

歷史

Thumb
接過卡介苗的手臂

結核病是古老的疾病,肆虐人類超過5,000年。卡介苗疫苗的發明是來自牛痘的經驗。1882年,德國人羅伯特·科赫首次發現結核桿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細菌學家阿爾貝·卡爾梅特與他的助手卡米耶·介朗研發了「卡介苗(BCG)」,1919年移交給巴黎巴斯德研究所,1921年首次使用於人體[2][11]。一開始市民的接受程度並不踴躍。甚至在呂貝克,240名嬰幼兒接種疫苗後,在10天內竟造成72個嬰兒死亡(死亡率達30%)。但後來發現,此事件中卡介苗經管已被一株儲存在同一個孵化器內的菌株污染,並引發了對廠商採取的法律行動[12]

卡介苗可說是人類歷史上使用最多的疫苗,最經常使用的是由三角肌外緣皮內注射,接種時有灼痛感,一般會在注射部位形成疤痕。卡介苗的效果在近三十年來倍受質疑。在歐洲,結核病盛行率在卡介苗廣泛應用之前已明顯下降,從沒有廣泛使用卡介苗的北美,結核病的盛行率也自然下降。廣泛應用卡介苗數十年的國家,如印度中國,結核病的盛行率並沒有因為卡介苗的使用而下降。多個大型的流行病學研究也無法證明卡介苗可以預防肺結核。目前比較肯定的是,卡介苗75%~86%有效地預防嬰幼兒的進行性原發性感染(progressive primary tuberculosis)如結核性腦膜炎和血行播散性結核(如粟粒性腦膜炎)等嚴重併發症。因此,在結核病中高度流行區,為新生兒接種卡介苗還是有其重要意義的,但不應作為控制結核病的主要措施。[原創研究?][來源請求]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在結核病中高度流行區(22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新生兒應儘早接種卡介苗。

成年人接種卡介苗意義不大,因保護效果有限,正常成年人自身的免疫力已能在病原入侵時啟動,如果還是發病表示吸入的結核菌數過多或復發性感染,當時又正好免疫能力差,而這類情形就算是先前有注射卡介苗,也一樣無用,所以成人基本上沒有卡介苗意義。[13]目前多重抗藥性(MDR-TB)結核菌出現導致傳統卡介苗防護力更低下,科學界正在研發新型卡介苗。

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效果差異

Thumb
日本卡介苗接種的器材(4-5厘米長,有9個短針),配有卡介苗安瓿(ampules)和生理鹽水

卡介苗一直以來都有所謂的效果差異。在不同地理環境的臨床試驗具有不同的實驗數據,在英國的保護作用為60%至80%。越接近赤道,療效愈差。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效果差異原因

一些可能的原因已被提出,但還沒有得到證實。

  • 接觸肺結核的頻率背景
  • 卡介苗菌株遺傳差異[14],其中較為有力的證明是:現代台灣人普遍接種卡介苗,而除了「北京現代株」外,其他結核菌株少有感染,可以推測菌株差異真的有影響[15]
  • 受種人的種群遺傳變異
  • 由非結核性分枝桿菌的干擾
  • 干預並發寄生蟲感染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應用

  • 美國從未大規模接種卡介苗。
  • 1953年到2005年期間,英國曾推廣普及卡介苗接種。
  • 在香港,港英政府於1952年開始為初生嬰兒接種卡介苗[16],並於小學階段再為學童做結核菌素試驗,如抗體反應為陰性則再接種一次。自2000年起跟隨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取消為小學生補種,因為研究表明再接種不會加強抵抗力[17]
  • 1948年,印度廣泛推行卡介苗接種,是第一個這樣做的非歐洲國家。
  • 自1967-1968年起,巴西就開始全民防疫注射卡介苗,並將實踐持續到今天。
  • 在日本,卡介苗接種並非打針,而是在胳膊上用滴管滴一大滴疫苗液勻開,用像印章一樣的注射器裏面有九根針,拿這個注射器在不重複的皮膚上用力戳兩下,留下18個穿透表皮的小點,疫苗液通過這些小點進入身體裏。最終在皮膚上留下18個終身的接種痕跡點。
  • 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卡介苗於出生時必須接種,12歲時再行接種一次。
  • 在台灣,新生兒出生5-8個月內(2016年元旦前為新生兒出生24小時後[18]),體重達2500公克以上,身體狀況正常即可接種,至國小一年級,學童無卡介苗疤痕者且皮膚結核菌素測驗陰性反應(<10mm)予以補接種。
  • 在澳門,目前只在出生時接種一劑。
  • 中國大陸地區:1933年,王良從法國引進卡介苗,在重慶製造使用(民國時期)。但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總共接種不過7500人。1950年,中國大陸開始推行為兒童接種卡介苗,當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接種40萬人。1954年,中國大陸衛生部發佈《接種卡介苗暫行辦法》,逐步普及到各省。中國大陸又於1986年發佈的計劃免疫接種程序中規定新生兒接種卡介苗,7歲複種,12歲農村兒童再複種。1997年依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取消了卡介苗複種,僅在出生時接種一次。[19]由於卡介苗在中國大陸為新生兒常規接種疫苗,故可通過卡介苗批簽發量間接推算出生人口變化。[20]
  • 卡介苗還被用做治療膀胱癌,於手術切除癌細胞之後,灌注至膀胱內,用以降低腫瘤復發率。但所用的卡介苗是特殊的,不是用來預防結核病的[21]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6 sources

研究

初步研究顯示,卡介苗可能對貧困地區的人口健康提供一種有益的非特定效應英語Non-specific effect of vaccines,略微降低死亡率和敗血病及呼吸道疾病的發病率[22]。用的年齡越早效果越好[23]

恆河猴中,卡介苗經過靜脈注射給藥,保護率較其他方法大幅度提升[24]

科學家正在初步研究卡介苗對於一型糖尿病的治療作用[25][26]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12 sources

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

2019冠狀病毒病的研究中,紐約理工學院發現全民施打卡介苗的國家2019冠狀病毒病死亡率顯著較低,有統計學上差異[27]。有研究認為卡介苗可在一定程度上預防COVID-19以及該病的重症[28][29][30],但也有研究對此表示懷疑或否認[31][32]。截止2021年1月, 對於卡介苗和COVID-19之間的關聯,依然有多個臨床研究項目正在進行中[33]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7 sources

診斷

非穿刺試驗

穿刺試驗

  • 蒂內測試英語Tine test(Tine test)
  • 霍夫測試英語Heaf test(Heaf test)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