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南禪寺是江蘇省無錫市南門附近的一處佛教寺廟,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古名剎。其毗鄰古運河畔,與世界遺產大運河無錫段保護點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相接。
南禪寺始建於南朝梁武帝太清年間(547年4月—549年12月),據清代《重修無錫南禪寺碑記》中載:「梁溪十大剎,首惠山,次南禪,屬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寺初名「護國寺」,唐高宗咸亨年間改「靈山寺」,北宋天聖年間賜名「福聖禪院」,因處城南,遂俗稱為「南禪寺」。[1]:125-127作為江南名剎,南禪寺曾駐錫過眾多名僧,如南宋之兀庵普寧、明清之詩僧靜蓀等。[2]:244-245
南禪寺東側,建有七級浮屠妙光塔,為北宋雍熙年間所築,「妙光」二字為宋徽宗欽賜。該塔命運多揣,元、明兩代歷遭祝融,塔身無存,直至明宣德二年(1427)由主持一葦發願重建,經九年方告完工。此後,明、清、民國時期均有修繕,寶塔得以存世至今。[1]:125-127
1949年後,南禪寺廢,改作民居,妙光塔亦險為拆除。是時正1974年4月江蘇溧陽地震,無錫亦狂風驟起,妙塔頂避雷針遭吹落,砸中塔旁一民居。事後,修與不修成了難題,在破四舊正興之下,無錫市革委會撥款2萬元下令拆除,惟由於需要拆塔的腳手架毛竹一時無法買到,只得作罷。不久文革結束,1980年起,無錫市人民政府予以修繕,並在老建築工鮑阿五的指引下,挖掘出明代須彌座、蓮花座、青石香爐等文物。南禪寺亦於此時恢復。[1]:125-127[3]:135-136
南禪寺寺前舊有牌坊,坊額「江南最勝叢林」為明代無錫籍浙江布政使龔勉所題,現移至古運河南禪寺碼頭處,寺前另建大牌坊一座;寺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觀音殿、地藏王殿、法堂、齋堂、寮房等建築。以南禪寺為核心的周邊地區,則有宗教文化、古玩字畫、書城和美食街等旅遊休閒為主的步行街區,這一街區已於2012年獲評為國家4A級景區。[4]
《南禪寶塔》 |
《南禪寶塔》 |
據明《南禪寺重修塔碑記載》:南禪寺之西有梁溪,溪之脈與惠山第二泉通。父老相傳云:「昔有巨蛟蜿蜒其中,每天地晦暝,輒興風雨,噴腥濤,居民震怖,商賈懷憂。」宋雍熙時,有一奇僧駐錫於寺中,對眾人說道:「建浮屠可鎮蛟龍。」說完便消失不見,眾人疑是泗州寺的僧伽(佛門以僧伽為觀音菩薩化身)。旋寺塔告工畢,僧人慾設僧伽像於其中。此時,主持夢一神人告曰:「毋勞再塑,泗州有三身,可往求之。」主僧往求,果得。而又有一僧人,夢有紫衣僧告曰:「願附舟往無錫南禪。」夢醒,適僧伽像到,遂載與俱,置於浮屠之中。[5]:17
明嘉靖年間,有一陝西口音的胖和尚至南禪寺,自稱身有奇術,人皆不信。惟附近一叫曹瀛寓之人與胖大和尚往來密切。一日,胖大和尚告曹將要離錫,並謂:「從現在起的27年中你將遭三大劫難,我可遲走幾天來報答你對我的厚意。」旋即拿紙筆畫一龍一虎一劇盜送給曹。曹看後不解其意。胖大和尚沉思半日,又說:「我要為你設壇祭禱消災。」祭禱七天七夜後,胖和尚在龍下添一箬篷,在虎下添一梅樹,在劇盜下添一束草荐,並畫三條符咒,囑曹將它燒成灰放入酒中飲掉,遂告別。此後某日,曹在外遇盜,倉皇逃回家中,盜賊迫至家,破門而入,曹隱身草荐中,才免遭劇盜襲擊;又一日曹乘船經五里湖,忽遇龍捲風,曹所乘之船沉默,人皆淹死,只有曹憑一蘆葦生還;再一日曹葬父,覓地至五浪山,遠遠看見一隻黑虎正朝他急奔而來。曹心急中慌忙爬上一棵老梅樹,虎即離去。而曹瀛寓去世時正好是胖大和尚離開他27年,這時大家才相信胖大和尚真是一個奇人。[5]:42-4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