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脈衝瞬態天線(Antarctic Impulsive Transient Antenna;ANITA)實驗被設計來探究宇宙高能中微子,其方式為探測他們與南極冰層的交互作用發射出的無線電脈衝。這將用到一個由32個無線電天線組成的陣列(佈置成圓柱形,半徑約為3米,高度約為5米),再以一個氦氣球懸掛到大約35000米的高空。 [1]
該中微子的能級是 1018 eV, 是由阿斯卡萊恩效應而產生無線電脈衝。這些高能宇宙中微子產生於超高能宇宙射線和宇宙背景輻射的光子間的交互作用,該觀點被廣泛接受。該實驗希望可以揭示那些宇宙射線的起源。[2]
實驗時間軸
ANITA-I 在2006-07的夏天於南極洲麥克默多站發射。該天線陣列應該在被CSBF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收回前隨着極地風飄了一個月。每一個任務(若被提供資金)需要和下一個任務至少間隔兩年。ANITA-II經過修改,帶有40個天線,於2008-09年的夏天在麥克默多站發射。ANITA-III被期望提升5-10倍的敏感度且期望於將於2014年十一月發射。
資金
ANITA目前被美國太空總署提供資金支持。
合作者
ANITA當前的合作團隊包括來自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學,特拉華大學,堪薩斯大學,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明尼蘇達大學, 倫敦大學學院,芝加哥大學,國立台灣大學的成員。
另請參閱
- IceCube微中子觀測站
- Radio Ice Cerenkov Experiment
- 中微子探測器
- Encounters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提及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