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科技獎(芬蘭語:Millennium-teknologiapalkinto,英語:Millennium Technology Prize),又譯千禧技術獎,是一個用於表彰對於科技的貢獻的榮譽獎項。千禧年科技獎由芬蘭技術學院評選,每兩年頒發一次,由芬蘭總統頒發。諾貝爾獎主要表彰對於科學的貢獻,而千禧年科技獎則專注於表彰在技術方面的成就。此獎項自2004年設立,首屆得主為萬維網(WWW)的發明者添·柏納斯-李。[1]
千禧年科技獎 The Millennium Technology Prize | |
---|---|
![]() | |
授予對象 | 科技創新的終身成就 |
國家/地區 | 芬蘭 |
主辦單位 | 芬蘭技術學院 |
獎勵 | 一百萬歐元 |
首次頒發 | 2004年 |
官方網站 | millenniumprize |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0/0d/Millennium_Technology_Prize_Milky_Way.jpg/640px-Millennium_Technology_Prize_Milky_Way.jpg)
歷屆得主
年份 | 發明家 | 國籍 | 發明 | 備註 |
---|---|---|---|---|
2004 | 添·柏納斯-李 | ![]() |
萬維網 | |
2006 | 中村修二 | ![]() ![]() |
藍色與白色的LED | |
2008 | 羅伯特·蘭格 | ![]() |
生物材料 | |
2010 | 米夏埃爾·格雷策爾 | ![]() |
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 |
2012 | 林納斯·托瓦茲 | ![]() ![]() |
Linux內核 | |
山中伸彌 | ![]() |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 ||
2014 | 斯圖爾特·帕金 | ![]() |
Advances in magnetic storage capacity | |
2016 | 弗朗西斯·阿諾德[2] | ![]() |
蛋白質定向進化技術 | 該項技術將廣泛應用於提高蛋白質的相應功能,開發新型代謝途徑等領域。 |
2018 | 圖奧莫·松托拉[3] | ![]() |
原子層沉積 | 獲獎理由:松托拉的原子層沉積獲獎發明是一項在世界範圍廣泛使用的納米級技術。原子層沉積用於製造微處理器和數字記憶體中的超薄材料層。該項技術能夠在原子層級別上一層一層地來建造複雜的三維結構。微處理器和數字記憶體中所需的超薄絕緣或導電膜只能利用圖奧莫·松托拉開發的原子層沉積技術來生產。[4] |
2020[註 1] | 尚卡爾·巴拉蘇布拉馬尼安、戴維·克萊納曼[5] | ![]() |
Next Generation DNA Sequencing | |
2022 | 馬丁·格林[6][7] | ![]() |
高效矽太陽能電池 |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