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巧板
拼图类玩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益智圖,又稱十五巧板,是一種類似七巧板的智力遊戲,由十五塊板組成。益智圖的板塊數量較多,且其中六塊包含弧形,因此在拼圖時更加靈活、生動。
益智圖 | |
---|---|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 |
![]() | |
申報地區或單位 | 崇明縣 |
分類 |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
序號 | 139 |
編號項目 | Ⅵ-10 |
登錄 | 2011年 |
歷史


由清朝浙江省德清知縣童葉庚在同治年間所發明,能拼出草木、花果、鳥獸、魚蟲、文字等圖案,並出版收錄全家創作圖案的《益智圖》、《益智續圖》、《益智燕几圖》、《益智圖千字文》以推廣此玩具。推出後蔚為風潮,恭親王奕訢、末代皇帝溥儀都收藏此玩具。民國初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又將《益智圖》、《益智續圖》、《益智燕几圖》、《益智圖千字文》合為一套六冊重印,搭配十五巧板銷售,再版多次持續到1933年。[1]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