匸部
漢字部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匸部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計二畫,是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23個(二畫的中為第17個)。匸部構字時通常形成上左下半包圍結構。一字帶「匸」且無其他部首時歸為匸部。
中華民國教育部推薦的國字標準字體中,匸部與匚部不同。傳統漢字正楷中,「匸」的橫向左出頭,第二筆在國字標準字體寫法中為豎曲,呈弧角;「匚」的橫不向左出頭,第二筆起筆處與橫的起筆處相接,且第二筆多為豎折,呈方角。
在中文簡化字中,所有原從「匸」的字皆改從「匚」,匸部合併至匚部,且沒有保留附形部首。日本新字體中亦有一些從「匸」的字改從「匚」。
部首單字解釋
躲閃掩藏。見《說文》。
字形
-
甲骨文
-
金文
-
大篆
-
小篆
名稱
- 漢語:匸部(拼音:xìbù,注音:ㄒㄧˋ ㄅㄨˋ)、區字框
- 日語:匸部(けいぶ)、かくしがまえ
- 朝鮮語:터진에운담부
字例
部首外筆畫 | 字例
|
---|---|
0 | 匸 |
2 | 区匹 |
5 | 医㔷 |
6 | 匼 |
7 | 匽 |
9 | 匾匿區匿 |
10 | 㔸 |
20 | 𠥹
|
![]() | 這是一篇部首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