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米哈伊洛維奇·加拉罕[1](俄語:Лев Михайлович Карахан,羅馬化:Lev Mikhailovuch Karakhan;亞美尼亞語:Լեւոն Միքայելի Կարախանյան ,羅馬化:Lewon Mik'ayeli Karakhanyan,1889年1月20日—1937年9月20日),蘇聯外交官[1],亞美尼亞人,生於格魯吉亞第比利斯,死於莫斯科。
1904年起成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黨員,起先是孟什維克成員,1917年5月加入布爾什維克。1917年與越飛、托洛茨基一起擔任《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裏的俄方代表團的秘書。1918-1920任蘇俄外交事務全權代表。1919年7月對中國發表《加拉罕宣言》,聲明放棄俄羅斯帝國時期對華簽署的不平等條約。1927-1934年,再次擔任外事人民委員。1921年出任蘇聯駐波蘭大使。
1924年7月31日-1926年9月10日,他擔任蘇聯駐中國大使,在1924年代表蘇方與北洋政府簽訂《中蘇解決懸案大綱協定》。同年與軍閥馮玉祥接觸。1925年1月20日,加拉罕與日本駐華公使芳澤謙吉簽署《日蘇基本條約》,2月26日在北京互換批准書。1926年9月,因中東鐵路問題,在張作霖的強烈抗議下,加拉罕撤離中國。
1934年後擔任駐土耳其大使。
1937年在大清洗中被逮捕處死。
參考來源
參考條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