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加多利山(英語:Kadoorie Hill),俗稱嘉道理山、「太子山」,該地一帶古稱大石鼓[1],是香港九龍城區內的一個山丘,高約46米(位於聖佐治大廈),位於九龍旺角以東,馬頭圍以西,及何文田以北,九龍塘及九龍仔以南,以洗衣街,喇沙利道,亞皆老街,及界限街為界,是九龍的傳統豪宅區之一。
加多利山早於1930年代開始發展,在此之前該處為一禿山[2]。
它本來與九龍醫院所在山丘相連,但開闢窩打老道時被一分為二,窩打老道以西的部分改稱「加多利山」。
大石鼓山下原有「大石古水月宮」,並於1926年因而拆卸以延長窩打老道和亞皆老街配合興建英皇子道(今太子道),港英政府撥出何文田一幅土地(今山東街)予該廟重建[註 1]。
加多利山南面是亞皆老街,西面是港鐵東鐵綫旺角東站路軌,但沒有行人天橋相連,任何人士來往兩地需從太子道西或亞皆老街繞道進入,北面則是太子道西。
1934年,香港設有分行的建築事務所建興洋行(Davies, Brooke & Gran)獲邀設計山上 Kadoorie Estates 的房子[3],並於往後至1941年間陸續落成,而事務所的本地建築師關永康就負責了中華電力總部大樓和 St. George's Mansions 等項目。1937年的記錄顯示首批樓房共有10幢住宅建築[4]。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59年的地租登記冊錄得山上有57座洋房[5],而直到1984年再增至總共124座[4]。2017年時,嘉道理家族旗下的 Kadoorie Estates Limited 在加多利山持有的物業包括86座洋房及39個聖佐治閣的分層戶,而且多年來一直只租不賣[6]。
加多利山上的建築物以豪宅為主,其西面是拔萃男書院的所在地,而東南端的山腳則是嘉道理家族中華電力總部的舊址。也是香港四大豪宅區中,唯一的九龍區代表。
加多利山分有兩條主路,命名於1936年,一為嘉道理道(英語:Kadoorie Avenue),另一是布力架街(英語:Braga Circuit)[7]。前者命名自嘉道理家族艾利·嘉道理的姓氏,多為獨立洋房,設圍牆大閘,保安嚴密,私隱度極高;後者是紀念與嘉道理家族頗有淵源,與上世紀九龍市區發展息息相關的土生葡人 J. P. Braga (1871-1944),大宅以3層高的分層戶為主,由林蔭包圍。
現時山上的住宅大部份設計都以簡約為主,具有20世紀初的現代主義建築元素,也是當時於歐洲湧現的一種建築風格[9]。由於建築理念中承襲「包浩斯」(Bauhaus)強調的實用性,洋房外牆均使用簡潔的白色、線條分明,並捨棄繁複的裝飾[10]。此外,隨着1930年代越洋交通工具興起而出現的摩登流線型建築,其元素如橫向線條、舷窗亦採用於住宅建築立面[2]。正因為區內的純住宅組合加上業權大部份由嘉道理家族擁有,建築免於發展壓力而得以保存,配合建築群少有的一致風格,所以加多利山又被稱為香港的「小白城」[註 2][11]。
該處多為獨立洋房中,並且有加多利山之高私隱度,曾不少富豪住宅的高級官員、名人巨星都居住在此。包括有:無綫電視監製林肯、香港城市大學榮休校長張信剛、作家張愛玲、天后陳慧琳、已故巨星張國榮、著名電影導演吳思遠、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和影后吳君如等。[12][13]其中天王劉德華在該處曾持有多個物業,早在1988年已經購入單位與父母同住,到1995年和2009年再度購入,不過近年已經把物業轉移至太太朱麗倩名下。[1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