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聖彼得堡國立大學(俄語: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羅馬化:Sankt-Peterburgskiy gosudarstvennyy universitet),簡稱聖大,列大[來源請求]。位於俄羅斯聖彼得堡,是該國非常古老的教育機構之一,至今培育出九位諾貝爾獎得主[1]。
該校在1924年至1948年以及1989年至1991年間稱為列寧格勒國立大學,1948年至1989年間稱為安·亞·日丹諾夫列寧格勒國立大學。
1724年創建,是俄羅斯最早建立的大學之一,是著名的綜合性大學,也是俄羅斯教育、科學和文化中心之一。世界最優秀的大學之一,世界排名在70位。是世界知名的眾多學派的源頭,也是進步的社會運動的重大中心之一。
它有四萬名教職員工與學生,有12個科學研究學院和19個系,總計培養了各類專家165000餘人。該校還設有許多著名的博物館、圖書館、檔案館等文化設施,其中以門得列夫博物館及學術檔案館、高爾基圖書館和地質系礦物教研室的礦物陳列館的藏品最為豐富和富有價值。
該校創立初稱聖彼得堡大學,1821年改稱聖彼得堡帝國大學,1914年隨城市名變更為彼得格勒帝國大學,1917年改稱彼得格勒大學。1921年改稱彼得格勒國立大學。1924年改稱列寧格勒國立大學。1948年以安·亞·日丹諾夫命名。1991年2月前蘇聯解體後該名為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沿用至今。
聖彼得堡大學的歷史又是緊緊與俄羅斯、與前蘇聯科學和文化的發展聯繫在一起的。在俄羅斯史冊上,聖彼得堡大學曾湧現出了許多傑出人士和科學家,寫下了許多光輝篇章,並為世界和人類科技進步,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1863年3月6日,彼大畢業後留校任教的門得列夫在俄國化學學會的會議上,宣讀了他發現的化學元素周期律,並創立了化學元素周期系。他的成就奠定了現代化學物質結構理論的基礎,在研究種類繁多的化學物質和新元素合成上起着頭等重要作用。恩格斯因此稱之為「科學一大貢獻」。
1895年5月7日,年僅35歲的彼大物理—數學系學生亞·斯·波波夫在俄國物理—化學學會上發表了他發明的世界第一台無線電接收機。同年,還製成了雷電指示器,成為世界無線電通訊的發明者。
1904年獲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的巴甫洛夫,也是聖彼得堡大學的畢業生。他創立了高級神經活動的唯物主義學說、現代最大的生理學派和生理學研究新方法。
2019年9月16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召開的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上,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周玉與聖彼得堡國立大學校長科羅巴切夫簽署關於共同在哈爾濱成立高等教育合作機構「哈工大聖彼得堡中俄聯合校園」備忘錄[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