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號風球香港一個已停用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於1973年被八號西南烈風或暴風信號取代。

歷史

香港天文台從1884年開始就為香港海港內的輪船懸掛颱風信號以作示警,其後並開始為原有的信號球加設數字來代表風力強度和風向。當時,香港天文台有兩套信號系統。一套是本地颱風警告信號(為位於香港警戒範圍以內的颱風),另外一套是非本地颱風警告信號(為位於香港警戒範圍以外的颱風)[1]

1905年

六號風球從1905年開始出現。根據當時的系統,六號風球代表香港西南方有颱風出現。信號球形狀為朝下錐體(▼)並下懸球體(●)[2]。信號分為紅色和黑色。紅色信號代表颱風距離香港超過300哩,黑色信號則代表颱風距離香港少於300哩[2]

根據當時的憲報,懸掛風球並不一定代表天文台預料香港會出現惡劣天氣[2]

1917年

根據1917年的信號系統,六號風球信號球形狀為上下相對的兩個三角形,與現在的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信號球一模一樣。夜間信號燈顏色為「綠綠綠」(由上至下),代表烈風預料會增強[3]

1931年

1931年香港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系統改制,六號風球信號球形狀改為現在香港市民熟悉的朝下三角形(▼),夜間信號燈顏色則改為「綠白白」(由上至下),定義變成代表烈風預料從西南方吹襲香港[4]。原有代表烈風或暴風風力明顯增強的功能改由九號信號取代,標誌亦由該信號繼承,並維持至今。

被八號風球取代

天文台為改變香港市民對五至八號風球與風力的誤解,所以於1973年把五至八號風球合併成現在的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1]。根據記錄,天文台是在1971年最後一次懸掛六號風球[5]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