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和弦是以三度關係疊置的三個音構成的和弦[1]。這三個音分別稱為根音、三音和五音。一些現代音樂家如霍華德·漢森[2]、卡爾頓·蓋默[3]用「三和弦」來指任何三個音(無關其音程關係)構成的和弦[4],阿倫·福特還提出了「四度疊加的三和弦」(quartal triad)這樣的概念[5]。它是西方音樂中最常使用的一種和弦,功能和聲也主要依賴正三和弦[6][7]。
類別
三和弦的轉位
三和弦有一個原位和兩個轉位。
三和弦的原位就是三和弦本身,它的低音為根音,低音到上方各音的音程距離分別為三度和五度,數字低音標記可省略不寫。
三和弦的第一轉位是六和弦,它的低音為三音,低音到上方各音的音程距離分別為三度和六度,數字低音標記為6。
三和弦的第二轉位是四六和弦,它的低音為五音,低音到上方各音的音程距離分別為四度和六度,數字低音標記為。
名稱 | 轉位 | 低音 | 標記 | 低音與上方各音的音程 |
---|---|---|---|---|
三和弦 | 原位 | 根音 | ||
六和弦 | 第一轉位 | 三音 | 6 | |
四六和弦 | 第二轉位 | 五音 |
三和弦的性質在轉位後不發生改變,例如:大三和弦的第一轉位是大六和弦,小三和弦的第一轉位是小六和弦等等。
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大六和弦、小六和弦都屬於結構比較穩定的和弦,因此在古典音樂中可以作為獨立的和弦單獨使用。這主要是由於這些和弦里不包含不協和音程關係。
由於大四六和弦和小四六和弦的低音與其上方的根音產生了純四度,因此在古典音樂中,四六和弦一般不能被單獨使用,而是作為經過的、輔助的、或是終止的四六和弦出現。這是因為在古典音樂中,當純四度為兩個非低聲部的上方聲部所組成時,則這個純四度為完全協和音程;但是當純四度為低音聲部與它上方的任意聲部組成時,則這個純四度為不協和音程。
增音程與減音程都屬於不協和音程,增音程有擴張的趨勢、減音程收縮的趨勢,又因為增三和弦及其轉位和減三和弦及其轉位都含有增音程或減音程,因此這些和弦的結構都比較不穩定,他們一般都需要解決。
在大小調音樂中,減三和弦及其轉位主要包括:導三和弦(DVII即vii°)及其轉位;和聲大調、和聲小調以及自然小調里的二級和弦(sII即ii°)及其轉位;重屬導三和弦(DDVII即vii°/V)及其轉位等等。這些和弦普遍都有需要解決的傾向。
在大小調音樂中,增三和弦及其轉位主要包括:升五音的屬和弦(♯5D即V(♯5))及其轉位;升五音的重屬和弦(#5DD即V(♯5)/V)及其轉位;和聲小調的三級和弦(DtIII即III+)及其轉位。這些和弦普遍都有需要解決的傾向。
大小調中的自然音三和弦
羅馬數字分析法 | 斯波索賓和聲功能分析法 | 里曼主義和聲功能分析法 | C自然大調中的三和弦 | 和弦性質 |
---|---|---|---|---|
I | T | T | C | 大三和弦 |
ii | SII | Sp | Dm | 小三和弦 |
iii | DTIII | Dp/Tg | Em | 小三和弦 |
IV | S | S | F | 大三和弦 |
V | D | D | G | 大三和弦 |
vi | TSVI | Tp/(Sg) | Am | 小三和弦 |
vii° | DVII | Đ7 | Bdim | 減三和弦 |
羅馬數字分析法 | 斯波索賓和聲功能分析法 | 里曼主義和聲功能分析法 | C自然小調中的三和弦 | 和弦性質 |
---|---|---|---|---|
i | t | t | Cm | 小三和弦 |
ii° | sII | Ddim | 減三和弦 | |
III | dtIII | tP / (dG) | E♭ | 大三和弦 |
iv | s | s | Fm | 小三和弦 |
v | d | d | Gm | 小三和弦 |
VI | tsVI | sP / tG | A♭ | 大三和弦 |
VII | dVII | dP | B♭ |
大三和弦 |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