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派出所(日語:交番)是最基層的警察機構,亦指其所在之建築物。派出所通常直屬於地方政府的警察總部,其轄區範圍通常很小,在都市裏可能是一條街或數條街;在鄉間可能是一個村落或數個村落。一個派出所通常只有個位數的警務人員,也沒有專門的拘留室、偵訊室等設施,有些以房間作為暫時拘留之用。
中國的派出所最早是由袁世凱於1914年12月公佈《設置派出所規程》在北京設立[1],在日本相當於派出所層級的警察機構稱為「交番」(日語:交番/こうばん Kōban */?)。
日本於1874年在東京設立「交番所」,1881年改稱「派出所」,並且在全國各地設置。1994年再由「派出所」改稱「交番」。
日本國內機場、外國駐日大使館、要員官邸等處所設置的警察設施,稱為「警備派出所」。
另外亦於偏遠或情況特殊之地區設有「駐在所」。
在中華民國的警政體系中,警察分駐所及派出所是勤務執行的機構,負責警勤區之規劃、勤務執行及督導[2]。
一些偏遠或是特殊的警勤區,沒辦法與其他警勤區聯合實施共同勤務,就會特別設置駐在所,由駐在所的警員單獨執行勤務[2]。
警察局依照人口、面積分佈情形及治安的需求,設置分局,並下設派出所。所長依照派出所規模派任巡佐所長(一線四星)至警務員(兩線二星)所長,若鄉、鎮、市、區與其他地區聯合設立而無任何分局,則設置分駐所作為該地的最高執行勤務單位,通常編制規模比派出所大一點,但兩者位階相同。
韓國於1924年開設派出所。(現在改稱爲地區隊)當時名稱為京城本政警察署直轄派出所。
韓國的外勤式派出所分類為以下三分所:
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縣級市、市轄區或旗的公安局或其公安分局的派出機構稱為「公安派出所」,其行政、業務歸口上級公安機關的領導。
在1978年的改革開放以前,建制鎮、城市街道均設有公安派出所;農村地區在區公所駐地設公安派出所,而在人民公社派駐一名人民警察,稱為「公安特派員」,具體負責轄區的治安。改革開放以後直至1985年,隨着人民公社的解體,公社全部改為鄉或鎮。之後全境出現以撤區並鄉為主的鄉級區劃調整後,實行鎮(街道)設派出所,鄉駐公安特派員制度,對於人口達到2萬以上的建制鄉設置派出所。
大中型農場和林場、風景區、交通樞紐(如機場、大型火車站等大型客運中心)設有治安「派出所」。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商品交易趨向活躍,在全境各地形成了一大批大型商品交易市場,為配合進行治安管理,絕大多數大型交易市場均設有派出所。
1990年起,高等院校內設立治安派出所,與高校保衛處設在一起,其工作人員一般來自公安分局文化內保。
邊境、海岸的鄉、鎮、街道通常設有邊防派出所,為列入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序列的公安邊防部隊,受縣區公安邊防大隊垂直領導。但在轄區的鄉鎮街道具有普通派出所的全部業務與職權。
2014年後為適應特殊地區需求(如城中村),北京等地又開辦了直屬派出所。
2018年後隨着公安邊防部隊轉為人民警察編制,邊防派出所逐漸被撤銷或改編為邊境派出所。
1974年,皇家香港警務處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機關的模式,設置派出所,以便與居民建立夥伴關係,同時加強巡邏和迅速採取行動。後來因應社會變遷,派出所制度於1984年6月取消,改為警察社區聯絡辦事處。於實行派出所模式的年代,各派出所由一名警署警長領導,由一名警長帶領4名警員組成一支小隊,人員分為3個更份當值。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