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麻袋事件指清代內閣大庫檔案輾轉、拍賣、散失的事件。[1]1921年北洋政府教育部與歷史博物館出賣內閣大庫檔案,致使明清檔案散失。

歷史

北京紫禁城內閣大庫明孝宗時修建,存放有大量明清檔案。宣統元年(1909年),經學部參事羅振玉張之洞上奏,這批檔案交由學部管理。學部將檔案存放在國子監和學部大堂。1912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歷史博物館,檔案移至午門端門門洞。[2]:178

1921年,歷史博物館因經費困難,報請教育部,把大部分檔案裝為八千麻袋,約15萬斤,以銀圓4000元賣給北京的同懋增紙店。該店購得後,挑了部分檔案出售,大部分準備分送定興、唐山作重造紙料。1922年2月,羅振玉得知後,以數倍價格從同懋增紙店購回這批檔案,後將其編印成《史料叢刊初編》十冊。1924年,羅振玉將檔案轉賣給李盛鐸,價格是1.6萬元,分量約12萬斤。李盛鐸將檔案轉賣給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簡稱「史語所」)。中日戰爭前夕,史語所將部分檔案攜至南京,又隨史語所遷往四川李莊,最後遷到台灣。史語所未運部分1954年被故宮檔案館(現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簡稱「一史館」)接收。[3][註 1]

羅振玉繼續購買散失的內閣大庫檔案。1928年,羅振玉將檔案帶到旅順。1933年,由滿洲國和日本政府資助,羅振玉在旅順成立大庫舊檔整理處。1936年,羅振玉自己留下200餘件檔案,將6萬餘件檔案捐給國立奉天圖書館,這批檔案1958年被故宮檔案館接收。[3]1943年,滿鐵奉天圖書館將一批檔案移交滿鐵大連圖書館(大連圖書館前身)。學者鑑定認為確是內閣大庫散失的檔案,但不能確定這部分檔案是羅振玉所購「八千麻袋」的一部分。[7][8]

評論

1918年,奉時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傅增湘指派,教育部僉事魯迅等人搬了若干麻袋到教育部。魯迅於1927年12月寫了《談所謂〈大內檔案〉》一文。魯迅揭露,在搬運過程中,上至教育總長、次長,下至工役,都有偷檔案的。魯迅評論:「中國公共的東西,實在不容易保存。如果當局者是外行,他便將東西糟完,倘是內行,他便將東西偷完。而其實也並不單是對於書籍或古董。」[註 2][2]:179

註釋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